擬向中共開大罰單 川普或打響貿易反擊戰

人氣 4244

【大紀元2018年01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易如採訪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特朗普)近日向媒體表示,為遏止中共竊取知識產權的行為,將對其採取巨額「罰款」行動。評論表示,川普對中共的制裁或將打響貿易反擊戰。

1月17日,川普和他的經濟顧問加里.科恩(Gary Cohn)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中共強迫美國企業轉移他們的知識産權,並以此換取在中國做生意。

據報導,去年8月15日,川普要求貿易代表萊特希澤考慮發起針對中共的知識産權侵權問題的調查。根據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萊特希澤做出判定後,建議美國總統可以單方面採取課徵懲罰性關稅或者其它手段,進行貿易制裁。

川普在採訪中表示,他將很快向外公布對中共盜竊知識産權的罰款內容,並指罰款數額巨大。而更多的細節將在1月30日發布的總統年度國情咨文中討論。

川普還表示,他希望美、中保持良好關係,但是北京方面對美國要公平。當被問及採取的貿易制裁行動是否可能引發貿易戰時,川普表示,他希望不會,「但如果爆發,那就爆發了。」

「路透社」表示,這是川普政府將對中共採取貿易報復行動最明確的信號。

貿易反擊戰

「貿易戰在2001年中共加入WTO的時候就已經無聲無息地開始了,不是今天爆發的。」時事評論員曾宏對大紀元說,今天面臨的這場戰爭應該叫「西方世界的貿易反擊戰」。

曾宏說,中共用貿易這種方式向西方開戰了十七年,「你去到美國偏遠的傳統工業城市,如匹茲堡等,真的蕭條,就跟打完仗一樣,工廠關閉了。」「中共出口高額補貼的鋼鐵,摧毀了美國的鋼鐵工業;它把鋁材運到墨西哥改頭換面,從墨西哥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到美國市場,摧毀了很多鋁加工產業。」

曾宏說,貿易戰天天都在爆發、天天都在進行,「中共常年控制匯率,各種各樣方式的產品到西方來傾銷,中國所有的出口都有17%的退稅。」

「而西方的產品及服務很難進入中國,中共建立的貿易壁壘,不但給西方產品、美國產品設置非常高的關稅,如汽車高達百分之幾百的關稅。西方的電視台電台媒體也很難進入中國,中共對進入的西方電影、電視設立審查制度。也看不到美國的銀行。

「中共的金盾工程就是貿易戰,它把整個中國的網路封鎖了,谷歌公司、FACEBOOK、推特很多大的網站不能到中國去。但美國從來不封鎖中國的新浪、網易到美國來。

「在中國最能看到的是美國麥當勞、肯德基。但中共還全國性地宣傳醜化美國,煽動仇美情緒、反美情緒。

「過去,美國在中共的不宣而戰中倉促應戰。川普總統競選時強調讓美國再次強大,然後被迫地還擊這個貿易戰,讓美國的經濟利益、核心利益、政治利益、軍事利益優先,美國將由被迫還擊到主動反擊。」

遭到的損失和受到的危害

據美國《國會山報》報導,美國公司抱怨中國公司或盜用或迫使它們轉讓知識產權,導致美國喪失價值數千億美元的技術,以及數百萬個工作機會。

信息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恆青對大紀元說:「偷人家的產品、產權,就等於人家花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研究出來的東西最後被直接竊取了,肯定從經濟上到市場占有上各方面的都會有很多的損失。特別是對美國高科技產品的仿造,直接減少了在科技上最早的研發所需的投資。」

曾宏說:「中共的國家企業複製、仿製、模仿、侵權美國的新科技產品後,就把中國市場整個商業利潤獲取了。西方世界很多產品在中國市場上賺不到這個市場的專利費用的。」

旅美經濟學家夏業良對大紀元表示:「最大的危害就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危害。」

他說,美國很多的領先技術,包括軍事技術,像那個十五十六戰鬥機的一些圖紙,還有很多的高技術都流到了中國。商業技術就更多了,包括生物醫藥化學方面的一些技術,都是被間諜盜竊,「中共用偷竊這個辦法取得了很多的好處。而美國在這個過程中卻損失慘重。」

美國將採取哪些反擊措施

去年開始,川普政府加強並擴大了對進口商品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雙反)調查。

川普政府的經貿官員表示,從2017年1月20日到2018年1月17日間,商務部啟動了84項雙反調查,比前任最後一年啟動的52宗增長了62%。

「雙反調查就是包括反傾銷和反補貼,美國在傳統上就可以採用301條款去針對中國的一些特殊商品進行這兩方面的雙反的這種立案。」夏業良說。

他說,如果川普使出這樣一個殺手鐧,對中國課以高關稅,全面地收取高關稅,那就等於宣布打響了貿易戰。「美國商務部還可以宣布中國為匯率操縱國等。」

夏業良表示,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主要經濟體都認為中國不是一個市場經濟國家,中共所面臨的不光是美國的嚴厲的懲罰,而且主要經濟體包括日本、歐盟都已表態。今後這一年裡,中國對外貿易方面會面臨更大的壓力。#

責任編輯:劉毅

相關新聞
學者:中共以無神論抵制有神論 恐將潰敗
唐銘:從滿清覆滅看中共2018窮途末路
川普準備對貿易動真格 中共是最可能目標
竊商業機密給中共 IBM前華裔雇員獲刑5年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