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9月09日訊】「道, 可道,非常道。」兩千多年來,傳出「大道」的老子的影響力在古今中外經久不衰,其著作《道德經》的中外註解之書就有三千多家,「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等箴言至今掛在世人口中。其思想不僅被孔子認為雲中龍,「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耶!」,不少帝王、將相、先賢、學者更是從中獲得啟發,不吝言辭讚美,就連今天的西方學界對老子的思想也是推崇備至。
唐太宗說:「《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清世祖順治帝贊道:「老子道貫天人,德超品匯,著書五千餘言,明清淨無為之旨。然其切於身心,明於倫物,世固鮮能知之也。」
清代思想家魏源如是說:「老子之書,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而十九世紀初歐洲就開始了對《道德經》的研究,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尼采、海德格爾,一代文豪托爾斯泰對老子也十分推崇。英國兩次諾貝爾獎得主李約瑟博士在其名著《中國科技史》中寫道:「中國人性格中有許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來源於道家思想。中國如果沒有道家思想,就會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經爛掉的大樹。這些大樹今天仍然生機勃勃。」誠如斯言,中國歷史上百家爭鳴時期出現的百家思想的源頭都是道家,皆是從道家分化而出,他們是「道」在世間運行的各種表征和折射。
兩千多年來有無數人追隨著老子的腳步,明了「理國、理身」之要義,甚至參透了老子不是「常道」的「道」,走上修道之路。如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就是老子之道治國化天下的典範。此外,自漢代以降,道家符菉、丹鼎等各個流派皆尊老子,留下如張道陵、邱弘濟、許旌陽、葛洪等修道者白日飛升的神跡。歷代帝王還常以道士為國師,張良即稱自己「以三寸舌為帝者師」,余者如蜀漢的諸葛亮,唐朝的袁天罡、李淳風,宋代的苗光義,明朝的劉伯溫等都被開國帝王待以國師之禮。明朝更是幾乎家家向道。成吉思汗晚年也不遠萬里請長春子丘處機前去講道。歷朝歷代修道之人更是不計其數。
然而,在當下道德敗壞的中國大陸,還有多少人能透過被毛和中共扭曲的老子的身影,踏上返本歸真之路?
老子傳大道
現代世人多將老子視為一位哲學家,且把老子留下的《老子》(即《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文》)當作哲學著作在批判著學和所謂的研究,實際上就是將老子與俗世的常人等同。事實上,老子傳出的是「大道」,教給人的是返本歸真之法。當時,隨著人類道德的下滑,三皇五帝時期的大道已漸漸失去,老子就在這個時候降臨人世,一方面將「清靜無為」及「得道飛升」之道,下傳「後聖」尹喜等仙真,為後人奠定了修煉文化,使人得知「修道」及「長生」之門,用以返本歸真,超凡證聖,以脫生死輪迴之苦。
另一方面,老子還闡述了人的德行和積德對於修煉和做人的重要性。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皆是《德經》在前,《道經》在後。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德道經》寫本,也多以《德經》為上卷,《道經》為下卷。這說明得道者一定是個有德之人,無德者無法得道。後世將《德道經》變為《道德經》無疑掩蓋了其真義。
老子還在《道德經》中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無疑老子認為道德遠遠高於仁義,故曰:「大道廢,有仁義。」意思是說,因為大道沒有了,才追求「仁義」。在現代人的概念中,仁義、智慧、孝子、忠臣的出現都是值得慶幸的喜事,然而老子卻認為這些都是大道沒落、社會混亂、道德下滑的結果。
此外,老子還指導孔子,啟迪孔子智慧,孔子因而得以集儒門之大成,完成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之道。《莊子·天運》說:「孔子見老聃歸,三日不談。」在孔子看來,老子的思想自己是無法企及的。
老子被奉為神仙
事實上,道家思想自古有之。從黃帝時期的敬天祭祖到殷商時期的天神崇拜,從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道家到秦漢時期神仙方士以及民間信仰,再到東漢張角的「太平道」、張道陵的「五斗米道」等,直至今日,仍有許多修道人隱身在人跡罕至的深山中修行,可以說,中國人對道的信仰從未斷絕。
而道家修煉開始進入世俗層面是在東漢時,張道陵創立道教,老子被尊稱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第十八個化身,又稱「太上老君」,《道德經》則是道家基本經典之一。這與現代無神論者把《道德經》歸屬為宗教意義上的道教和哲學意義上的道家學說是有根本區別的。
記載先秦神仙神跡的《列仙傳》首度將老子列為神仙,說老子追求無為,無為而無不為。其跡出神入奇。閉目塞聽內修,無上境界無思。得道合乎元氣,長壽同於天地。後世的《列仙全傳》和《太平廣記》也都記載了其神奇的身世。
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將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這成為了道家創世說的雛形。
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中國古代漢、唐、宋、明、清等朝代有道明君,都把老子的「無為而治」當作治國安邦的理念,深知「得道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之道理。因此,這幾個朝代都出現過盛世時期,如西漢的文景之治,唐太宗的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明代的永樂盛世以及清代的康乾盛世。
然而,到了現代,尤其是中共奪取政權後,信奉馬列無神論的中共將老子、孔子等先賢除了進行階級分析和歪曲、拽下神壇外,還對其進行大肆批判。
對老子的歪曲和謬解(1950-1966)
中共建政以來,對於老子《道德經》的研究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1950年至1966年為第一個時期;1967年至1975年為第二個時期;1976年文革後至目前,是第三個時期。
在五、六十年代,不知是否是因為毛喜歡老子的緣故,中共哲學界對老子思想進行了不少研究,發表了近百篇文章,主要分歧是老子是何時的人,《老子》成書於何時,老子的思想是唯物的還是唯心的,《老子》究竟代表哪個階級的利益,老子的「道」指的是什麼。
不妨以現當代研究老子比較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曾是北大哲學系教授的馮友蘭,對老子研究的不同階段為例,來看看中共是如何歪曲和批判老子的。
第一階段是1949年前。馮友蘭因尚未受馬列主義影響,所以並未採用階級分析的方法研究老子。彼時,他認為孔子問道的老聃與老子並不是一個人,老子是在孔墨之後出現的,《老子》的作者名字叫李耳。此外,他從天道觀、事物變化通則等角度入手論述了老子的思想,並在將其與孔子、墨子、孟子相比較中突出了老子的貢獻。其一方面整理了老子關於「道」和「德」以及道德與萬物的關係上的論述,另一方面整理了老子關於處世的方法、人格修養、社會理想等方面的闡述,肯定了「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狀態。
雖然關於老聃與老子是否為同一人,學界有不同的看法,雖然馮友蘭對老子思想的理解仍很表面,但至少當時的研究還限於學界內,並未受到政治方面的影響。
1949年中共建政後,即開始了對知識分子的「社會主義改造」和洗腦。讓老一代知識分子記憶猶新的「反胡風運動」和「反右」運動,害死了不少人,也打彎了不少知識分子的脊梁,這其中就包括馮友蘭等。
在上個世紀60年代馮友蘭編著的《中國哲學史新編試稿》(1960年—1964年)中,他仍堅持老子在孔子之後的看法,但由於接受了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鬥爭與哲學路線鬥爭等觀點的影響,他對老子思想的闡述和分析有了新的說法,側重強調階級根源,並據此進行分析內容。這也是當時研究老子的學者採用的普遍的分析方法。
馮友蘭認為,《老子》是從奴隸制到封建制過渡過程中的哲學形態,老子是奴隸主貴族的代表,老子的「道」是「素樸唯物主義」,老子的政治思想,也是沒落貴族的思想表現,其言論「充滿了沒落貴族對於當時統治階級即新興地主階級的批評」,如「小國寡民」的狀態是「倒退的,反動的,復古主義的歷史觀」,等等,他還對老子的「道」進行了批判。顯然,馮友蘭否定了自己在1949年前的研究成果。
而還有一些學者或是認為老子代表的是沒落公社農民的思想,或是反映了當時小奴隸主的要求,至於老子的「道」則指的是物質實體等。
然而,無論是馮友蘭的還是其他人的觀點,都沒有脫離階級分析的方法,換言之,中共那一套已成功將知識分子洗腦,並使他們的分析脫離老子思想的實質,脫離老子「大道」與「德」的密切關係的內涵,將老子世俗化,而用馬列的謬論去分析,老子不再是被民眾信奉的神仙,而被洗腦後的學界這樣的分析加上中共有意的宣傳,老子的思想就這樣被歪曲和謬解了。
文革「破四舊」中老子講經處被毀
中共建政後,與其它宗教一樣,道教被視為迷信,遭到批判。1966年文革爆發後,「破四舊」席捲全國,老子等先賢也被視為「四舊」。道教眾多宮觀廟宇被焚毀破壞,不少修道人被迫害致死,被迫還俗。數不清的珍貴文物也毀於此時,這也包括老子講經台和眾多道觀、廟宇。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載:就水出南山就谷,北逕大陵西,世謂老子墓。老子墓在就峪口就峪河西岸,依山為陵,陵山海拔730米,頂有天然石洞名為「吾老洞」,深不可測。據明代《重建吾老洞殿宇記》碑載,洞內有石函,葬老子頭蓋骨。陵山頂有吾老洞道觀,存有明代《重建吾老洞殿宇記》碑及清乾隆四 十一年(1776)陝西巡撫畢沅立老子墓碑2通。清代乾隆時著名學者,陝西巡撫畢沅書寫的「周老子墓」三字石碑。
離老子墓五公里的地方有一個地方叫「樓觀台」,就是當年老子講經並著《道德經》的所在,附近方圓十里之內,還有五十多處古蹟和道觀。文革中樓觀台等古蹟被毀壞,道士們全都被迫離開。
再如山東嶗山是道家聖地。嶗山上的太平宮、上清宮、下清宮、斗姆宮、華嚴庵、凝真觀、關帝廟中「神像、供器、經卷、文物、廟碑全被搗毀焚燒。」
在這樣的氛圍下,許多知識分子也被打倒,沒有被打倒的也噤若寒蟬,此時老子研究也陷入了停滯時期。#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