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趣談——為何吃月餅?

月餅千古由來 吃月餅有講究

人氣 2873

文│唐睿

中秋節吃月餅這一習俗的形成,史籍中並沒有確切記載,但民間傳說很多。如今,人們已把月餅作為饋贈的禮品,並選擇在中秋之夜,全家品餅賞月,盡享其樂。

那麽月餅是怎麽來的呢?

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

傳説中,北宋之時,月餅被稱為「宮餅」,在宮廷內流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後來演變成圓形,寓意團圓美好。

《洛中見聞》曾記載:中秋節新科進士曲江宴時,唐僖宗令人送月餅賞賜進士。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讚美月餅,預示當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

元朝末期,明太祖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想出一計策,把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命令屬下送到各地起義軍中,結果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朱元璋高興得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將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至此,吃「月餅」的習俗被重視。

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瀋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麵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之後,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月餅更有了「團圓」的意義。

而從清代至今,月餅在質量、品種上也都有新的變化。不管從原料上,還是調製方法上,以及形狀等方面,月餅可謂豐富多彩。有京式、蘇式、廣式等。

不過,吃月餅還是有很多講究在裡面。

吃月餅的講究

1.吃月餅先吃鹹後吃甜,才能吃出味道來。

2.品嚐月餅可伴茶水,因為茶不僅能提味,還能讓月餅的口感更佳。其次茶能促消化,可以吸收月餅裡的油分,從而使人體油脂的攝入量減少。中秋節和家人邊吃邊飲,別有風味。

3.要吃新鮮月餅,因為放置過久的月餅容易引起餡心變質。

4.目前,市面上月餅的主要成分是麵粉、白糖、油脂等配料,熱量非常高,吃太多對人體無益。由於月餅外層的澱粉、裡面的夾心果仁等,在人體內最終會轉化為糖分,攝入過多易引起脂肪和血糖超標。即便是無糖月餅,也要適量食用。

5.特別是空腹吃月餅,腸胃會因糖分、脂肪過分集中,大量分泌胃酸,從而誘發胃腸不適。如果本身就有胃腸疾病的人,則會因此加重病情。

6.另外,很多月餅內放有蛋黃,蛋黃中膽固醇含量高,一個蛋黃膽固醇的含量可達300毫克。而高膽固醇患者一天總膽固醇的攝入量是不超過300毫克的,建議一天不要超過一個蛋黃的量。

總之,正確掌握吃月餅的方法和事項,對您的健康大有好處。

兩款自製月餅的方法

蛋黃白蓮蓉月餅

配料:白蓮蓉400g、鹹蛋黃8個、雞蛋黃2個、糖漿40g、混合麵粉(低筋麵粉45g、高筋麵粉5g、吉士粉5g)、花生油15g

步驟:1.鹹蛋打開後取出蛋黃放入烤盤,設定150℃溫度烤至六成熟,取50g白蓮蓉包入一個鹹蛋黃備用;

2.製作餅皮時,要將糖漿慢慢倒入麵粉中,採用一邊倒一邊用手順時針方向攪入,待糖漿與麵粉充分融合後,再分次倒入花生油,並將麵粉揉入其中。揉好後,麵糰要擱置2小時,使其充分醒好;

3.餅皮是按照皮餡3:7的比例來切,切好的餅皮中間部分用大拇指壓扁,然後加入一份餡料,用虎口一點點把餅皮慢慢的推上去,最後收口;

4.將包好的月餅胚裝入模具壓好,脫模,有序地排入烤箱,噴少許水後再入烤爐,溫度設定在160℃,烤10至15分鐘即可;

5.出爐後,稍微冷卻再掃上蛋黃漿,繼續放入烤爐,溫度設定180℃,烤至金黃色。

紫薯冰皮月餅

配料:紫薯餡400g、冰皮粉80g、純淨水60g、白奶油5g

紫薯餡的做法:1.將紫薯去皮切片,入蒸鍋蒸熟後,再用杓子搗成泥狀;

3.將過篩後的紫薯倒入炒鍋中,根據個人口味加適量白糖、一小杓色拉油,選擇小火慢慢翻炒紫薯,直至不黏鍋,再加適量糯米粉;

6.糯米粉與紫薯泥翻炒均勻,待成團變得乾爽,炒鍋光滑即成紫薯餡;

冰皮月餅的做法:1.市面上有賣冰皮粉的,裡面也已經混合好糯米粉、澄面等材料,只需要加入滾水混合即可,攪拌至不燙手後,用手搓揉至潤滑,再加入白奶油揉合均勻,放入0~5℃的冰箱15分鐘;

2.假如月餅重量每個在50g,冰皮則需要20g,紫薯餡30g,將冰皮包入紫薯餡,模具裝入適量的冰皮粉防黏,放入包好的月餅,在盤中輕輕壓出月餅;

3.把做好的月餅放入冰箱0~5℃冷藏30分鐘,即可出爐美味可口的月餅。

要想吃到美味健康的月餅,不妨自己動手試試看。

責任編輯:吳銘

相關新聞
傳遞愛心與溫暖  幼安愛心月餅熱賣中
中秋敬老 中華公所為耆老贈月餅鮮果
燉羊腿不油膩的作法 風味濃郁 鮮嫩可口
【世界美食匯】2025素年菜~板栗白菜福袋砂鍋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