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林燕綜合報導)今年8月,中國大陸電影《戰狼2》引發網絡對峙。一邊是只准說好,不許提意見,否則就是「自卑、跪久了」;另一邊是強調吹捧過了頭、不同意見也需要被尊重。
《戰狼2》講述中國士兵冷峰(吳京飾)在非洲遭遇叛亂中挽救了幾百人的生命,使他們免遭西方「壞人」的屠殺。故事情節基本上承襲典型的好萊塢動作片套路,但宣揚的是「中共英雄拯救世界」。
引發網友爭議的是影片中主人公的奇妙轉型,從懲罰強拆民房的地方惡霸、到舉著血旗榮耀回歸;在燃起一些觀眾的「民族自豪感」的同時,又迎合了中共主旋律。在黨媒組團宣傳的同時,「提意見」的網友被扣上「不愛國(黨)」或雙重標準的帽子,在網絡上被圍攻。
有評論說,與其說《戰狼2》的成功靠影片本身,不如說證實了中共的「愛國(黨)洗腦宣傳」在起作用。
爭論一:成績都是黨給的?說不出的怪異
大部分網友表示影片在技術層面合格,基本符合好萊塢式的電影工業標準;但分歧點在於影片中渲染的「愛國(黨)主義」是加分還是減分?
《戰狼2》導演兼主演吳京在宣傳活動上,多次表示《戰狼2》表現的是「殺我國人者,皆我天敵」,尤其是當主人翁高舉血旗、在護照背面打出祖國是後盾的字眼,引發了極大爭議。
在「中國英雄」拯救世界背後,「成功」急忙被歸功於「祖國(黨)強大」的說辭,讓網友發出「影片有種讓人說不出的怪異感」。
「取得的成績都是黨給的」,這種個人讓位給集體、國家(黨)的做法跟中國運動員奪冠後千篇一律的說辭同出一轍。這種錯位,將主角變身成祖國(黨)的代理人,弱化主角個人的勇敢、智謀和能力,完全迎合了黨的主旋律。網友稱估計這也是它能通過政審和獲得黨媒集體稱讚的原因。
在北京觀看《戰狼2》的外國觀眾Knchedyk在電影影評網IMDB上評論,「《戰狼2》的動作也許不賴,但卻選擇了讓人要哭的方式——除了不切實的戰爭場面,還有中國喜劇的格鬥風格,以及幼稚的民族主義宣傳。」
還有一名外國觀眾汗福雷斯(Todd Humphries)表示《戰狼2》電影裡面含有明確的意識形態,只是傳遞的信息很無力。「因為有力的信息傳遞,觀眾會自然而然地接受、不會感到突兀,但《戰狼2》走了相反的方向,那種信息讓我們覺得如梗在喉。」
反美、反白人的情節 掀起仇恨?
此外,劇情中採用的簡單中西「二元對立」,設立一個絕對邪惡的對手,以便在戰勝對方、拯救弱者中體現中共的強大,也不被網友埋單。有網友說:「這種操作的目的在於引起一種有現實指向的真實情感,但使用的素材卻使其根基不牢。」
而片中多處出現反美、反白人的情節和設計,比如大反派是白人、有事找美國領事館還閉館。《公民議報》主編王雪笠在接受「自由亞洲電台」採訪時表示,這在加強華人與白人之間的意識形態對立,中共(宣傳)渲染的這種種族對立,會造成中國人與西方人之間的更多誤解。
王雪笠表示:「華人以為在海外行走受歧視是因為種族,其實是因為意識形態裡的制度(認知)、制度造就的一些文化荒漠以及種種不文明的行為所致。」
換句話說,黨與國家分不開的愛國情緒,非但幫不了華人適應海外主流社會,更容易剛愎自用、加深隔閡,掀起種族仇恨。
爭論二:《戰狼2》講的祖國後盾存在嗎?
《戰狼2》希望營造中共政府作為強大後盾,但這離現實太遠。公民力量創辦人楊建利做客「自由亞洲電台」,尤其強調了一點:「千萬不要相信電影上講的是真的。」
「《戰狼2》是往主旋律上靠,歌頌一個政府的強力。裡面用了很多實名組織,比如外交部以及海軍,你卻找不到現實的例子(去證明)。」他指片中坦克射擊精準,以及舉起血旗就能昂然通關的情景,在現實中都不具現實意義。
如網友質疑影片最後出現在護照上的說辭:「祖國(黨)會永遠在你身後?那為什麼它不在你身前,好讓你躲到它的身後?在法國被槍殺的、日本遇害的、美國失蹤的、巴基斯坦被綁架的,祖國(黨)有告訴你最後的結果嗎?」
楊建利表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比較平淡,所以容易從電影中的形象去尋找影子,然後愛國與愛黨就被混在一起了,「現在愛國(黨)主義已成為中共維持政權的兩條合法性來源之一」。
「愛(黨)在中共治下的中國太普遍、太自然、太強烈,所以不義的政府就很容易藉此行騙。」他認為四大騙——貪、愛、善和急,都與中共政府的主旋律契合。
2011年利比亞是撤民工 而非撤僑
還有網友指出,《戰狼2》影片中以2011年利比亞撤僑事件為背景,其實是撤工、整建制地撤走民工與施工隊,由於多是央企項目,所以由中共外交部出面組織。
這在國外一件理所當然的份內事,到了中共媒體嘴裡,就演變成「中國史上最大規模的撤僑」,並自我貼金地說「表現得更像一個超級大國」。典型的「一份工作、百倍宣傳」的中共做法,但卻被《戰狼2》搖身一變、包裝成了令人眼羨慕的大國形象,搬上銀屏,在全球發行。
更諷刺的是,這邊正火熱上映《戰狼2》、強調祖國是強大後盾,另一邊就爆出中國國際航班拒絕中國公民持中國護照回國、到澳門轉機的實例。
中共這種暗藏主旋律的電影在國外觀眾中,就更難得到認同。外國觀眾汗福雷斯(Todd Humphries)看到結局出來的中國護照,形容這分明是英國電視喜劇片蒙提‧派森(Monty Python)版本。「導演或劇本應當把自己當成電影製片人,真的自問,沒有比那樣更好的說法嗎?」
爭論三:為何冰火兩重天? 海外票房黲淡
到8月10日,電影《戰狼2》已在大陸突破40億元(合6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並進入全球票房最高的前100名。部分華人認為國產影片終於出頭、壓過好萊塢大片,真的嗎?
實際上,《戰狼2》在海內外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在海外的票房黲淡。在美國,只有華人較集中的幾個城市才有放映,像舊金山只有王健林收購的AMC在放,紐約市也有兩家影院在放,根據Box Office Mojo的票房統計,到8月13日止,《戰狼2》在北美的票房是192.7萬美元,只占整個全球票房收入的0.3%。
而中國國內票房的火爆,與其說是《戰狼2》本身的吸引力,不如說是中國電影市場的扭曲,是中共行政力量造出的又一假象。《戰狼2》在中共建軍90周年前夕上映,且前不久,中共軍方還舉行了一場閱兵式、展示最新武器裝備。影片選擇在8月上映,可謂抓住了契機,既配合官方主旋律宣傳,又容易引起關注。
同時還得益於同期並無可競爭的大片,甚至連像樣的競爭對手都沒有。同期上映的2部國產片,《建軍大業》因直接教化、正面美化中共,遭到民眾吐槽與譏諷,票房收入自然是慘不忍睹。另一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玄幻古裝愛情電影也因為早期傳出的版權問題,不被看好。
好萊塢大片因為受中共的政策限制,在中國新年檔、「十一」檔和暑假檔都不得進入。《戰狼2》上映期間,除了《神偷奶爸3》已上映20天,就再無其它進口片競爭對手。
8月沒大片看,不等於大片在中國沒人看。不妨把《戰狼2》與暫時未能在大陸上映的好萊塢大片《敦克爾克》(Dunkirk)作比較。後者講述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敦克爾克的撤離事件,導演是諾蘭(Christopher Nolan)。
根據IMDB評分來看,《敦克爾克》的評分8.5,《戰狼2》是7;再看爛番茄網的評價,《戰狼2》的爛番茄指數50%,《敦克爾克》的新鮮度是93%。從評價上來看,《敦克爾克》評價比《戰狼2》高很多,目前在海外40多個國家同時上映。
在國內網站做的「為甚麼不看《戰狼2》」調查中,有不少網友表示準備9月看《敦克爾克》,還有人預測《敦克爾克》加上大陸的票房,可能成為下一個票房冠軍,而《戰狼2》的全球票房將贏不了《敦克爾克》。
「巨大的建軍節市場營銷」
英國BBC刊文稱《戰狼2》的熱映是迎合了當下中國的民族主義熱潮;韓國網友用「誇張」、「虛張聲勢」來形容影片裡中共軍隊的形象;印度媒體指影片顯示出中共萌生領導世界的意圖。
而美國影評界對《戰狼2》的評價也是差評居多。《國際電影雜誌》(Film Journal International)說,雖然較之《戰狼1》是一次升級,但《戰狼2》從來沒有突破B級片的窠臼。
中國網友表示論品質和文化輸出,國產電影離好萊塢大片還差得遠,就如同電訊巨頭AT&T在市值上不斷縮小與谷歌(Google)、臉書(Facebook)的差距,但實質上仍不在一個層次。
而國外網友則表示:「(戰狼2)體面的動作、受歡迎的導演、積極的民族情緒,但都不如說是一場巨大的建軍節市場營銷。」
爭論四:美國超級英雄與中國的有何不同?
部分中國人有這樣一種「愛國認識」——凡是美國有的,我們也能有。彷彿美國成了中國的標杆,而不需要好壞的基本判斷。
愛國主義英雄電影,自然誰都能拍,中國也不例外。「不過等中國能拍出和《美國隊長》一樣、處處和政府作對的超級英雄後,我大概才能佩服其社會多元」,一位大陸網友的回答甚是有意思。
通常,電影等藝術作品中塑造的英雄,存在人性的分裂以及性格上的衝突,但在關鍵時候仍能挺身而出,選擇正義。但是英雄也怕死,也有血有肉,觀眾所以才能對英雄身上的人性特徵產生共鳴。好萊塢電影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這種人性中散發的普世價值,它超越國界與種族,這也是不同國家的觀眾認可《美國隊長》、《蝙蝠俠》等英雄的原因。
反過來看黨教育下的中共英雄,也的確與西方打造的英雄不一樣。從董存瑞、邱少雲等,再到今天《戰狼2》中的冷峰,相同之處都是歌頌了國家(黨),所以冷峰也被網友調侃是「冷落的雷鋒」。
這種意識形態下打造的電影,給觀眾的感覺也會很不一樣。《公民議報》主編王雪笠認為雖然電影都會誇張,但「美國英雄有是非觀、正義感,(電影)歌頌人性;中共的超級英雄充滿政治諂媚,歌頌政權;所以大家對美國(電影)覺得很真實,看中國的覺得很假。」
她表示,《戰狼2》模仿好萊塢電影,在演技、製作水平以及人物刻畫上可以提高,但差在其本質(價值觀)沒變。這是中共英雄與西方英雄電影最大的本質區別,美國愛國片強調的是「愛國家」,中共強調的是「愛政府(愛黨)」。
外國觀眾Knchedyk看完《戰狼2》後,也表示「中國人需要中國英雄,但不能是蝙蝠俠或拯救大兵瑞恩」。
誘惑人民愛「黨」而忘「國」
中共的愛國主義教育實質是誘惑人民愛「黨」而忘「國」。王雪笠表示:「(中共)愛國電影培養的愛國情操,其實是鼓勵大家愛黨;愛國和愛黨,混淆了黨與國的概念。」
如何區分黨與國?她建議大家先將「黨史」與「國史」分開來,然後再從語言上將「中共」與「中國」分開。「我們批評中國政府,實際上我們批評的是中共政府。」
再看好萊塢大片《敦克爾克》,在立意上,影片貼近人性與普世價值。導演選擇了用理智與冷靜來講故事,重點不在戰爭大場面,而在人的本性——生存。片中強調「家」、家的意義,狹義看是親人,廣義看是自己同胞,傳達要用更開闊的方式來解讀「家」;讓處在不同時間帶(國家、種族、思想、年齡、階級)的人們,都可以用「家」的胸懷接納並幫助彼此。
中共的最大敵人永遠是人性
電影作為公共文化產品,不只是滿足利益訴求,更要經得起時代的判斷。一部好的作品能夠讓人思考,哪怕是典型的動作片或戰爭片,也會有讓觀眾產生共鳴的人性在裡面。
《戰狼2》用一個虛構的故事、頌揚一個本來不存在也不值得吹噓的主旋律,灌給觀賞影片的觀眾「愛國主義雞血」,很難在正常社會引得觀眾的青睞。榮獲48項國際動畫獎項的台灣導演吳勇德告訴大紀元:「大家都會去看評價,只要有第一波人看了,就會回來說。正常社會都會反感那種意識形態,更不可能給中國或華人帶來尊重,因為它實質是在扭曲人性與違背普世價值。」
《建軍大業》是明著美化中共,民眾可以提防避開;而《戰狼2》暗藏私貨的做法,只要分清黨與國的差異,用普世價值也能明辨開來。紐約獨立評論員朱明表示,「中共的最大敵人永遠是人性,因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每個人身上都有這種本性。扭曲人性的『黨文化洗腦』,在與普世價值衝突時、永遠戰勝不了人性」。
他補充說:「在現實生活中,個人人格才是國際社會的通行證,正直、善良、忍讓的個人品質才是打破各自的國界、民族差異,甚至歷史爭端,建設一種良性世界聯繫的基礎。而護照提供的安全感,更源於政府對國民的尊重、對善良的呵護,以及對普世價值的堅持。」#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