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笑聲中感動觀眾 台灣電影節開幕

7月28日晚,来自政界商界受邀嘉宾在台上为2017年台湾电影节开幕式剪彩。(歐陽雲舒/大紀元)

人氣: 3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7月29日訊】(大紀元記者歐陽雲舒新西蘭採訪報導)2017年7月28日和29日,台灣電影節在奧克蘭Sylvia Park的Hoyts劇院舉行。28日晚,共計100多位來自政界、商界、文藝界等各界貴賓受邀出席了開幕式。國會議員楊健博士、Jami Lee、Melissa Lee、駐奧克蘭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處長周中興、奧克蘭市議員Wayne Walker、台灣商會會長賴滿、亨達集團總裁黃為敏等多位嘉賓共同上台剪綵。

一群台灣和Kiwi小姑娘組成的舞團登台表演台灣泰雅族傳統文化的舞蹈曲目,特別為本次以原住民主題的電影節增添了濃濃的台灣原鄉味。

台灣經濟文化交流處處長周中興(左一)、台灣商會會長賴滿(左二)、陳潔瑤導演(右二)與幸運獲獎者(右一)合影留念。(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開幕電影是由香港導演林啟賢編導在台灣、法國、韓國等地拍攝的電影《破風》,由彭于晏、崔始源、竇驍、王珞丹等知名演員聯袂主演,講述職業自行車手的故事。

本次台灣電影節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一位台灣新導演陳潔瑤,她是台灣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原住民導演。29日下午在Hoyts劇院連續展映了她的兩部電影《不一樣的月光》和《只要我長大》。陳導演在之後的座談會中與數百位觀眾互動。

展映電影及背景簡介

台灣原住民在17世紀大陸漢人到來之前已經在本島生活了5000年之久,在隨後的外族政權更替下,原住民受到排擠,生活領域越來越狹小,在台灣成為非常少數的族群。 此前與原住民有關的影片很少,這兩部影片向人們打開了了解原住民文化與生活狀態的新視野。

《不一樣的月光》採用獨特的敘事法遊走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這部片子拍的就是陳導演自己原來所在的泰雅族部落,這讓從小在都市成長的陳導演藉由這部電影完成了自己的尋根之旅。第二部作品《只要我長大》則通過三個頑皮可愛的泰雅族小男孩的視角展現了當代台灣原住民的生活困境和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電影中小調皮鬼們的詼諧讓台下忍俊不禁,而主題所展現的溫情更讓不少觀眾感動落淚。兩部影片的主角全部採用部落裡的純樸鄉民本色出演,給電影帶來了很多真實感。

陳導经验谈:踏踏實實很重要

就陳導演個人的經歷而言,她表示自己是偶然間走上了編導這條路。在該行業積澱了十多年才開始拍攝第一部影片的陳導演表示,踏踏實實是年輕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從場記、助導一點點做起,「除了技術部分,電影的每一個環節我都做過。」她表示,從曾經師從的幾位資深導演身上學到的與其說是拍攝理念,不如說學到的是他們對工作的熱忱和想要認真把一件事做好的態度。對於故事的創作,她表示觀察很重要。

座談會陳導演回應觀眾熱烈提問

座談會中,陳導演分享了她拍片背後的故事。拍攝的這兩部電影,陳導直言,分別只用了23天和26天就完成了拍攝。而這兩部影片的題材很多來源於她認識的原住民的故事,例如《不一樣的月光》中的故事主角莎韻就是陳導演祖母當年的同學,她祖母親眼看著莎韻消失在湍急的溪流中;《只要我長大》中的Lawa老師就是她的朋友為原型。這兩部電影是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原住民角度出發的電影。陳導演坦言,不希望在電影中迴避原住民當前面臨的困境和存在的問題,並直言其實原住民非常幽默和樂觀。

座談會最後,陳導演被問及以後是否會來新西蘭拍攝電影,陳導演直言非常希望,「創作就是要延伸出去」,她很期待下次再來新西蘭考察場景。本次新西蘭之行她也將與新西蘭本土的毛利及島民電影工作者會面,交流原住民族的製片理念,或許未來有更多合作。

剪彩结束后,来自北岸的少年舞团表演了充满台湾原乡气息的舞蹈“泰雅”,呼应了今年台湾电影节的原住民主题。(歐陽雲舒/大紀元)
陳潔瑤導演在放映電影後的座談會上講述她電影背後的故事。(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陳潔瑤導演在放映電影後的座談會上講述她電影背後的故事。(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觀眾積極向陳潔瑤導演提問。(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台灣經濟文化交流處處長周中興(左一)、台灣商會會長賴滿(左二)、陳潔瑤導演(右二)與幸運獲獎者(右一)合影留念。(駐奧克蘭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

責任編輯:易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