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6月10日訊】導演吳念真用「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用像鳥一樣、像一片雲的高度,去認真觀察台灣」形容齊柏林,齊柏林因拍「看見台灣」續集罹難,台灣痛失能帶大家看見台灣美麗與哀愁的導演。
導演吳念真用「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用像鳥一樣、像一片雲的高度,去認真觀察台灣」形容齊柏林,齊柏林因拍「看見台灣」續集罹難,台灣痛失能帶大家看見台灣美麗與哀愁的導演。
幾天前「看見台灣II」才舉辦開鏡記者會,當時齊柏林還說,續集拍攝需要新台幣1億元的資金,原本是希望找台灣10家企業,一家贊助1000萬元,共襄盛舉,但到8日當天只有3家企業贊助。
「看見台灣」除了拍台灣的美,另一面也呈現台灣環境悲歌,或多或少都和企業排放污水、廢氣有關,若要贊助拍攝續集,對企業確實有兩難。
不過,齊柏林只是淡淡地說,「現在台灣產業都有一種比較深層的顧慮,尤其是和環境相關的議題,都會考慮多一點,給他們多點時間想想。」
無人機盛行,為何續集不採用?他說,「追求影像品質上會有點過不去」,無人機和空拍的鏡頭語言仍然不同,而「看見台灣II」拍攝範圍也跨出台灣,涵蓋紐西蘭、中國大陸、日本等地。他也提到,選取跨國拍攝的國家,仍有飛行風險上的考慮,沒料到今天卻在花蓮傳出死訊,令人感嘆。
中央社記者記憶中的齊柏林高高的、頭髮有些微卷、帶著一副眼鏡,「好好先生」這個稱號用在他身上再適合不過,他不管是碰到初次見面還是認識已久的朋友,總是露出招牌微笑,一一地與大家換名片,和朋友們一個個打招呼,幾乎沒人看過他板起面孔。
他說起話來雖溫和,但每每簡述理念時,總能打動人心,說服一票人贊助他投入空拍的夢想。
記者和他第一次見面是2013年10月30日,「看見台灣」透過flyingV募資平台募資在中正紀念堂廣場舉辦露天首映會,現場聚集3000名觀眾,那個夜晚微風徐徐,許多路過的民眾還搞不清楚狀況,一屁股就坐下在中正紀念堂階梯上跟著大夥看影片。
「看見台灣」以高空拍攝台灣面貌,當中不僅看見台灣的美,也看見太魯閣國家公園被挖得像禿頭一樣,齊柏林的習慣是不批評,而是把拍攝到最真實的影像攤在大家面前,讓我們看看台灣究竟長什麼樣子。
「看見台灣」在吳念真的配音下、搭配林慶台的歌聲,讓大家看見台灣這塊土地的河川被污染,山坡地被大量開墾,轉種植檳榔、茶葉等經濟作物,卻也造成土石流的發生。
正當記者的腦袋還被這些畫面震驚得無法回神時,齊柏林最後還是帶回「台灣之美」,拍攝台灣原聲音樂學校校長馬彼得,帶領原住民小朋友攻上玉山頂峰,要讓世界聽見玉山唱歌。
當時學生們在玉山唱了他們的成名曲「拍手歌」,拍攝當天風很大,齊柏林拜託飛行員帶他飛上山,「這個畫片佔電影很重要的一部份」,飛上山時,他看見原住民學童早已準備好迎接他,在歌曲尾聲還拿出中華民國國旗揮舞,齊柏林說,「這是他們送給我的禮物」。
吳念真曾說,「從來沒有一個人可以用像鳥一樣,像一片雲的高度,去認真觀察台灣」,台灣許多人今天都無法相信齊柏林為了拍續集罹難,廣告導演盧建彰感嘆,「台灣當代痛失像齊柏林這樣有良知、又願意付出自己的人。」
再次看了一回「看見台灣」,更讓人感嘆,未來不知道還有誰,可以帶領大家「看見台灣的美麗與哀愁」。(轉自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