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6月0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美國上週宣布退出氣候協議,在歐盟引發轟動,一些媒體炒作「中國與歐盟抱團呈現趨勢」。但中歐最終能否抱團?《金融時報》日前的一篇報導令人深思,也道出了李克強上週訪歐意外受挫的深層原因。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歐之間分歧巨大,在雙方分歧不能解決的情況下,硬要走在一起那就會成為「拉郎配」,也就是違背個人意志而組建的並不般配的一對兒,雙方的關係註定不會穩定,使得中歐抱團如夢幻泡影。
美歐出現分歧
川普(特朗普)自上任以來對前任奧巴馬的全球外交政策做出重大調整,倡導「美國優先」,宣布退出其認為極不合理的氣候協議,在貿易上批評多邊貿易原則,稱美國在貿易中吃大虧。
德、法和意三國領導人上週五(6月2日)發布一份聯合聲明,對美國退出巴黎協定表示遺憾。這讓外界認為,長期依賴多邊貿易及全球化的中國和歐盟在美歐出現分歧之際,必然會抱團,加強合作。
美國雖然不支持現有的多邊貿易協議,但並不代表中國就能取代美國的位置與歐盟抱團,這要看抱團的條件是什麼以及中國是否具備。
美歐建立關係的基礎是什麽
「價值觀外交」是指基於尊重普世價值的外交政策方針,強調對自由、民主、人權、法治等基本權利的尊重,也就是說,支持這些價值的國家之間會加強合作,對抵觸這些價值的國家進行批判或制裁。
美國一向是標舉相關精神的國家。美國國務院即表明「促進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與人權保障是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2003年,美國總統小布什訪問英國時,稱兩國是「價值同盟」,設定彼此外交政策方向的是兩國最深的信念。
而對這些價值的尊重與捍衛也是歐盟國家所奉行的,這也體現在其外交政策上。美歐為何能走在一起?很簡單,就是這些基本價值使得彼此加強合作。
前不久在意大利舉行的由歐盟領袖及以美英德為首的七大工業國(G7)領袖召開的峰會,為何沒有了俄羅斯?原本的G8峰會為何近年來變成了G7峰會?就是因為俄羅斯侵犯烏克蘭,G8其餘的七個國家及歐盟於2014年3月同意凍結俄羅斯會籍,因此G8變成了G7。這也凸顯出「價值觀外交」在西方社會的重要地位。
反觀中共,是否具備西方國家要求的這些基本價值?中共的人權記錄一再受到歐盟和美國的譴責,更談不上中國的民主、自由。
就在最近召開的G7峰會,七大工業國在峰會結束時發表聯合聲明說,七國重申基於國際法原則,包括以仲裁等途徑來和平解決東海、南海爭端的承諾,「堅決反對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單方面行動」。中共對這一聲明立即做出強烈的反應,表示不滿。由此可看出,美歐出現分歧,但在一些基本的原則上雙方仍然站在一起,不會對中共妥協。而中共在「價值觀外交」上想取代美國,困難重重。
氣候協議中歐雖有共同立場 但動機卻大相逕庭
上週李克強訪歐正值美國宣布退出氣候協議之際,分析人士表示,在中歐峰會期間,雙方進一步釐清了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共同立場,同意「圍繞氣候變化和清潔能源,加強雙方在政治、技術、經濟和科學研究上的合作」。
但《金融時報》指,中歐雙方推動氣候協議的動機卻大相徑庭。歐盟試圖將歐洲大眾拯救地球的抱負投射到國際舞台上,而中共則是個單邊行動者,推動它的是國內的環境危機及其主導全球可再生能源產業的承諾。
中國作為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其國內對可再生能源有巨大的需求。再有,氣候保護對中國來說也是個商機。中共打算把其作為最大清潔能源技術製造國和最大綠色債券發行國的地位,當作通向全球市場的跳板。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是「一帶一路」經濟合作理念的重要部分。「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是在亞洲、中東、非洲和歐洲建設基礎設施。
中歐貿易上分歧大 李克強訪歐受挫
儘管中歐雙方在氣候上取得一些合作共識,但在貿易問題上雙方的分歧並沒有因為要尋求加強合作而得到解決。報導稱,中共大力宣揚自由貿易,希望市場對中國出口商品開放。但對於接受歐盟「貿易互惠」的要求卻沒那麼熱情,中國經濟的很多領域在很大程度上仍對外資關閉。
在上週的中歐峰會上,歐盟指責中國的商品低價傾銷問題,並要求其做出切實改變。而李克強則要求歐盟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被歐盟拒絕,因為一旦承認,歐盟對中國徵收反傾銷稅將受到限制。
由此看來,中歐之間存在的這些根本的分歧,並沒有因為美國不支持多邊貿易協議而得到解決。歐盟的不妥協也正是李克強訪歐受挫的更深層原因。
除了貿易以外,歐盟官員私下裡對中共提出的與「中東歐16國合作」的機制感到不滿,因為16國中很多是歐盟成員國。歐盟官員認為,「中東歐16國」有時被用來阻撓歐盟做出可能對中國不利的決定。
綜合看來,「價值觀外交」及「貿易問題」分歧只要不解決,中歐雙方的關係註定不會穩定。#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