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產400名千萬富豪?探究中國富豪之怪象

人氣 5901

【大紀元2017年06月22日訊】(大紀元記者程靜報導)日前,一份報告顯示,擁有逾千萬元人民幣可投資資產的中國人在過去十年激增近8倍,即每天有接近400張「新面孔」躋身於千萬級富豪,逾億元的人群增長逾11倍。此增速令亞洲取代北美洲成為全球富豪人數最多的大洲。不過,圍繞中國富豪的種種怪現象被外界關注。

6月20日,中國招商銀行與貝恩策略顧問公司聯合發布《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其中顯示,2016年中國個人的可投資資產總體規模為165萬億元,比2015年增長14%;預計2017年亦會有類似增幅,年底達188萬億。

報告稱,逾億元可投資資產的「超高淨值人群」在十年間增長逾11倍,從2006年不到1萬人增至2016年約12萬人。而擁有千萬投資資產的「高淨值人士」2016年達158萬人,比十年前的18萬人增加7.8倍,2017年更會增至187萬人,增幅是18%。

此外,47%的「高淨值人士」,集中在廣東、上海、北京、江蘇、浙江。

中國人富有了?

中國富豪數量世界前列,中國普通人也跟著富有了?顯然不是。據2016年的《中國民生發展報告》顯示,近30年來,中國居民收入基尼係數從80年代初的0.3左右上升到0.45以上,顯示出財產不平等的程度更加嚴重。

哪些人富起來了?據中共中央研究室、國務院研究室和中國社會科學院2004年共同完成的《當前社會各階層經濟狀況》調查研究報告顯示,500萬擁有千萬元以上財富的人(含億萬富翁),其背景基於三個方面:一、90%以上是黨、政、軍高幹子女親屬;二、約有5.5%依靠港、澳或國外親屬資助;三、僅有約4.5%屬於自身經營有方又遇到良好機遇。

據《2017中國私人財富報告》,約70%的高淨值人士是在近五年晉升至高端富裕人群的。但是中國人均可投資資產在過去十年僅小幅上升10%,顯示出中國富豪是以換人為主,換人不換資。

大舉移民

此外,既然中國盛產富豪,全球精英趨之若騖?非也。相反看到的是,中國富人在大舉向海外移民。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國際人才藍皮書——中國國際移民報告》顯示,最近幾年,新獲得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新加坡等國家永久居留權的中國人,每年均在15萬人左右。

早在2011年就有數據顯示,14%的中國有錢人已經移民或正在申請,另有46%正在考慮移民;個人資產超過1億的大陸企業主中,27%已經移民,還有47%正在考慮;此外,中國「超級富豪」的移民比例甚至更高,已達到74%。

慈善捐款很少

另一個特別怪異的是,BBC指出,雖然中國富豪海外收購出手闊綽,但在國內慈善領域上的表現乏善可陳。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6年5月曾公布報告指出,中國的慈善捐款總量僅為美國或歐洲的4%。這與中國私人財富市場增長的規模不成正比。

BBC說,中國眾多的慈善機構,也引來眾多的慈善榜。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儘管榜上100個企業家或企業的財富年年增加,但他們的捐贈額卻並沒有太大變化。

 攀附權貴 問題富豪多多

此外,中國「問題富豪」也是世界特有的。2014年,胡潤百富榜曾發布《中國富豪特別報告》,稱在該榜發布的15年裡,有27位上榜富豪犯罪入獄,問題主要出在貪污賄賂、侵犯財產和妨害對公司、企業的管理秩序。

胡潤百富榜之後沒有再給出新的數據。但是近期落馬及處理的知名富豪一個接一個,或可窺得問題富豪出在哪裡。

6月9日,安邦集團董事長吳小暉被有關部門帶走;今年初明天系掌門人肖建華被抓,「私募一哥」徐翔被判刑等,這些人被指涉嫌操縱證券市場,製造股市的一連串暴跌動盪。

過去幾十年,中共的權貴家族控制了各個行業。江澤民家族控制中國電信行業,曾慶紅家族、周永康家族控制石油能源行業,劉雲山的兒子則是踏足金融業,李長春家族掌控了部分文化基金;形成權貴利益集團。為了掩蓋攫取巨額利益的醜行,他們找到了為自己站前台的「白手套」和「代理人」。而這些人都成了頂級富豪。

早有報導指,吳小暉和肖建華等人都是江派大佬曾慶紅家族的「白手套」,他們的生意做大,全靠著與江派高官合謀而致富;此外還有,劉漢背後的周永康;徐明背後的薄熙來,等等。

而習近平自十八大上台後也一直沒有放鬆對權貴階層和「白手套」的圍剿,權貴們財富洗白的速度也加快。隨著江派大佬周永康薄熙來、徐才厚、郭伯雄、令計劃等倒台,「白手套」們落入被抓被查的境地。

時事評論員周曉輝表示,針對「既得利益集團」和與之相勾結的「白手套」的所為,其實都在告訴外界:無論是哪個層面,他們圍繞的「權力中心」,包括「最高權力中心」即江澤民這個靶心,早已被鎖定,都將在被逐步清理之列。#

責任編輯:李沐恩

相關新聞
中國億萬富豪團訪加 政商有喜有憂
中國「反日」富豪 大手筆祝福原愛新婚
鄭和朋:高校富豪榜是中國教育的「恥辱」!
中國富豪轉賣溫公寓  開價近6千萬破加國紀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