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6月18日訊】雖說今年的高考盛宴已落下帷幕,然而作為高考這頓「大餐」中的「主菜」——語文作文題卻令人回味無窮。這種回味其實並不那麼美好,它充滿了因無話可說而湧起的百感交集,因無從下筆而引發的失落惆悵。這種流露著悲情色彩的「回味」,從一項調查中就足見一斑。
比如在「2017年高考哪套作文題最腦洞大開」和「2017年高考哪省作文題最『接地氣』」的調查中,「全國卷I」分別獲得了22%、39.4%的票數。而「全國卷II」則以19.1%的票數被評為「2017年最難寫的高考作文」。我們應該關注這些所謂的「高票數」。不難看出,無論是「最腦洞大開」、「最難寫」之類的調侃和吐槽,還是「最接地氣」之類的誇讚,似乎都讓大多數的被訪考生無話可說。
對如何評價高考作文題的無感,其實就是對這些作文題本身的無感。有媒體經典的評論道,對於今年這些讓考生一拿到題就懵圈的作文題,連段子手都感到絕望。不少專家也由衷的表示,「全國卷I的『中國關鍵詞』都很難寫,主題過於宏大」;對於全國卷II,「學生在理解上有一定障礙」;而全國卷III「是教育行政官員的話題,學生或只能說些套話」。
專家的肺腑之言並非毫無根據,在上述調查中,考生們用投票所做出的回答足以表明,他們的無話可說是有原因的。比如說,在對「你心目中理想的高考作文題是什麼樣?」這個問題進行調查時發現,41.1%的人選擇了「現實感強,能夠聯繫實際反映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問題」;31.2%的人選擇了「思辨性強,能夠展現邏輯水平和思維層次」。
這兩個選項足以反映出高考出題者所應具備的基本思路。高考不僅要考察學生的學習成果,對教育者、出題者的水平和能力也要進行檢測。從「現實感」和「思辨性」這兩個關鍵詞就可以看出,學生的訴求並不是什麼天馬行空的高要求,而只是高考這項旨在考察學生是否有資格讀大學的考試所應遵循的基本方向。
東亞其它一些國家,比如韓國、日本,又比如中國的港、澳、台地區的高考試題,其實都在圍繞著「現實感」和「思辨性」這兩點來考察學生的素養和能力。在香港,新聞稿、建議書、演講詞是大學入學考試的作文題。2010年的考題之一是要求學生以旅遊局推廣主任的名義呈交一篇建議書,提出振興旅遊業的策略和方法;2011年則是讓學生「化身」為食物衛生委員會的成員,應邀發表演講,評論食物安全的新規和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對香港的考生來說,這些題目決不是紙上談兵,考完試後,便可拋擲腦後。事實上,這些課題本身已然關係到他們將來有機會參與的各項政治、民生事務,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大學也通過這樣的考試題告訴學生,進入大學學習的終極目地就是用知識和技能服務於民。
除了這些頗具現實意義的考題之外,香港和台灣還給出了需要學生用真實情感來作答的、有「人情味」的題目。比如,香港2011年的一道題是「假如大學已錄取了你,並給予一年的休學年,你會如何善用?」2016年的一道題是「有人在活動中找到快樂,有人在大自然之中找到快樂,有人在某個時刻、場景之中找到快樂……你在什麼之中找到快樂呢?」回想咱們大陸的那些讓人「情不知所起」的詩句,香港的這些讓學生發揮真情實感的題目,是否更能有效的考察學生的理解力和想像力呢?
此外,有網站發文稱,「每年中國高考結束後,傳說中的法國高考作文題總是被拿來比較」。然而,當我們真的按照文章下面的匯總逐條讀下去的時候,就會發現,法國高考(Bac)那一道道一看就讓人思維急速運轉的哲學類作文題,根本就不是中國這些腦殘的作文題能比的。且不說人家的文科題目對邏輯、思辨的要求,只看那些仍然需要豐富的人文知識以及深邃的思想才能完成的理科題,就足以讓我們自慚形穢。
比如,法國2017年的理科題「捍衛權利就是捍衛自身的利益?」、「我們能掙脫自己的文化嗎?」;又比如,2012年的理科題「人活著是為了幸福嗎?」;2013年的「人們能否憑道德行事非而不受政治傾向影響?」可以看出,人家連有資格學理科的大學生都被要求對權利、文化、幸福、道德這些人文類話題進行思考、表達自己的觀點,就更別提文科生了。
這樣的題目若拿到中國的高考學生面前,顯然也會讓不少人,像看到大陸的考題一樣懵圈。然而有所不同的是,懵圈之後,人們會發現,自己正在被一種力量吸引著,走入更深邃的、更有意義的思考之中。這番思考無論結果如何,都會讓我們對周遭的一切,包括自己,擁有不一樣的全新認知和理解。事實上,一個人思維的高度、深度、廣度都是在這種不斷的認知與理解過程中構建而成的。更重要的是,一個人在一生中所經歷的方方面面都與思維的高度、深度與廣度息息相關。
也就是说,法国的高考以及整个教育体系都是在为一个个体生命的一生服务。而全部的个体生命群居在一起,就形成了整个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与风貌。回过头来,我们再看看中国大陆的这些令考生无话可说,不知如何思考、如何作答的作文题,所反映出的显然就是,与其它国家完全不同,整个中国大陆的教育体系都是在为「一党」的政治权贵们服务。
因此,沦为政治奴仆的教育者们在出题时的所思所想,决不是如何彰显学生们的思辨能力,在长期的洗脑教育下,学生也根本没有什么思辨能力。其目地只是让学生对党、对国表达忠诚,以彰显自己的功劳。然而令人感到可笑的是,这种心口不一的忠诚,即便表达出来了,到底又能说明什么呢?#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