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足為何延續千年 西方專家提新觀點

人氣 24985

【大紀元2017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史軒之編譯報導)在中國持續千年之久的女性纏足,一直被認為是刻意迎合男性病態的審美觀。CNN22日則刊文引述西方專家的說法,為中國女性「三寸金蓮」的延續提供了另一種解釋,和人們以往的認知大不同。

CNN刊文說,纏足是一種令人極其痛苦的習俗,多個世紀以來,對數百萬中國女孩和婦女的腳造成損傷。

小巧的「三寸金蓮」,被認為是更美滿婚姻和更好生活的通行證。讓女孩的腳趾和腳背骨骼碎裂,並用布條將它們與腳掌綁到一起,就成了「三寸金蓮」。

新書《纏足女性,年輕的手工業者》(Bound feet,Young hands)的作者之一勞拉.伯森(Laurel Bossen)表示:「傳統觀點認為,它的存在是為了取悅男性。小腳被認為對他們有吸引力。」

但伯森的研究顯示,這一習俗被大大誤解了。

伯森說,女孩纏足後,並沒有過著深閨美人(idle beauty)的生活,而是服務於一個關鍵的經濟目的,特別是在農村,女孩7歲就開始紡織、做手工活。

纏足的習俗持續這麼長時間,因為它有一個明確的經濟緣由:它確保年輕女孩能夠坐下來,幫助製造紗線、布、墊子、鞋子和漁網等商品,這些是家庭的收入來源——女孩們甚至被告知,這會使她們更加適合結婚。

伯森說,女性們並不羞於談論或展示自己的小腳,讓她質疑這是一種性愛方面的戀物癖。

伯森說:「你必須把手腳連在一起。在家庭手工業中,纏足婦女從事有價值的手工活兒,把他們塑造成清閒的性愛紀念品的形象,是對歷史的嚴重歪曲。」伯森說。

她說,纏足之所以延續下來,是因為它確保女孩們能坐下來,每天很多小時從事乏味、需久坐的工作;只有當生產的布匹和外國進口產品消除了手工的經濟價值時,纏足的習俗才消亡。

伯森是加拿大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已退休的人類學教授。另一位研究者希爾.蓋茨(Hill Gates)在美國中央密歇根大學(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擔任和伯森同樣的職務。兩人在中國一些鄉村地區採訪了略少於1800名的老年婦女。她們是中國最後一代纏足婦女。柏森和蓋茨的採訪是為了查明這種習俗是何時以及為何開始沒落的。

他們發現,在一些地區,在家生產布匹等產品仍具有經濟意義,這些地區纏足持續的時間最久,只有當這些地區獲得更廉價的、工廠製造的替代品時,纏足才開始沒落。

女孩6至7歲就開始手工紡紗,她們纏足也大致是這個年齡。受訪的婦女講述了兩者之間的聯繫:

「我10歲左右時,我的母親就給我纏足。大約10歲時,我開始紡棉花。每次她都給我纏足,痛得我直哭。」一名生於1933年的婦女說。

纏足可追溯到宋朝(960年—1279年),最初從宮廷開始,然後蔓延到富有的精英階層,最終從城市蔓延到農村。到19世紀,纏足在全中國已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情。

20世紀早期,纏足開始沒落,其消亡通常歸因於傳教士和改革者領導的意識形態運動,以及隨後由國民政府採取的禁止行動。

伯森說,她也採訪了1940年代出生的婦女,她們纏足時間較短。

伯森說,她的研究可為打擊傷害女性的其它習俗提供經驗教訓。但她也指,這項研究表明,是經濟因素,而非宗教團體和改革者發起的運動,最終為纏足敲響了喪鐘。

「你不能著眼於纏足,得出結論說,意識形態運動將是有效的。」#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紀元專欄】方鳴:腐朽与纏足
中國纏足文物在臺灣國立歷史文物館展出
裹小腳老嫗 幽幽訴悲情
戶口──我們的「三寸金蓮」!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