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4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孟曉聞編譯報導)4月19日,一顆編號為2014-JO25的小行星在一百萬英里之處掠過了地球。恰巧在同一天,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研究人員發表了一項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研究,分析了小行星撞擊地球會有怎樣的破壞力。
每個星期都有幾個較小的小行星離地球近距離掠過。這次的小行星大約有2000英尺大小,超過紐約世貿大樓的高度。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表示,按照它的體積來說,這個小行星算是離地球非常近的一次,上一次有相類體積的小行星是在2004年時,於四倍地月距離處掠過。
南安普敦大學的學者們在報告中列出了小行星撞擊地球後可能產生的七種後果:強風、壓力衝擊波、熱浪和大火、撞擊坑、撞擊揚塵、海嘯和地震。
其中強風和衝擊波殺傷力最強,60%的死亡人數會由這兩種情況造成。強風能將樓房夷為平地,將人拋起甚至肢體撕裂。而衝擊波能破壞房屋結構,使人五臟受損。
其次是撞擊後產生的熱浪或大火。然後大量揚起的塵埃進入大氣層,會長時間遮蔽陽光,導致大多數生物無法生存下去,這也許就是6600萬年前一顆直徑6英里的小行星撞上地球後恐龍們的遭遇。
最後是海嘯和地震。與墜入海洋相比,小行星撞上陸地造成的影響要危險和致命得多。雖然小行星墜入海洋可能引發海嘯,但海浪很可能會在抵達陸地前減弱。
幸運的是,小行星撞地球的概率非常小。一顆直徑超過1300英尺(400米)的小行星撞上地球的事件,每10萬年才可能出現一次。研究者說,即使小行星撞上地球也有可能會落到海里,或遠離人煙的地方。撞擊的可能性非常小,但一旦發生,後果是難以想像的。
該研究報告發表在地球物理學聯合會出版的期刊《地球物理通訊》上。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