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4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4月份大陸金融界頻出狀況,在金融界反腐、「二虎」落馬的同時,中共銀監會在10天內密集發出7份文件,提升銀行業監管,在業界引發不小的震動。
中共稱,這7份文件的主要內容涉及防風險、將資金引導到實體經濟等,涉及監管銀行的理財產品、房貸、私營業主、金融產品等問題。新華社發文說,這些領域可能將受到限制。
但是近日有業界人士分析,銀監會的做法正凸顯出大陸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已經相當嚴重,問題來源不僅限於銀行業,並不是僅從銀行方面就可以化解的;而且中共長期的資金「脫實向虛」也是腐敗的因素之一。
銀行資金「脫實向虛」
銀監會密集發布的這7份文件主要集中在理財和投資方面。
以理財產品為例,路透社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份,大陸銀行業相互投資理財產品的金額高達4萬億人民幣,加上其它種類的資產管理產品,令大陸金融體系的風險上升。
另外,大陸房地產貸款是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而且長期存在非房地產主業的上市企業炒房的現象。2016年,大陸四大銀行的新增貸款中超過60%是房貸;僅2016年第三季度,滬深兩市就有超過1300家上市企業的主業為炒房。
再有,長期以來,在中共經濟體制下,大陸實體私人企業在銀行貸款方面處於劣勢,英國《金融時報》等媒體都曾報導,大陸私營企業的融資成本遠遠高於國有企業,國有企業即使虧損,也能得到大量的優惠,這也是導致產能過剩、債務上升的主因之一。
分析: 資金「脫實向虛」已失控
財經評論人士譚浩俊3月末撰文表示,大陸資金「脫實向虛」的問題已經失控,而且「脫實向虛」是一個系統性問題,是各個環節全部失控,共同影響的結果,僅僅依靠銀行恐怕無法解決。
他舉例說,「脫實向虛」最根本的就是棄中小企業,另外對於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仍然在項目審批上給予放行。
而在房地產領域,一方面,銀行將房貸和開發貸作為主要盈利業務;另一方面,大陸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過度放開。
中共從1990年代以來的土地財政,以及對GDP數字的追求,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能夠獲得大量的銀行資金用於房地產開發和基建工程。其後果是地價和房價持續上漲。
目前,「脫實向虛」的風險正在顯現,表現在銀行的盈利能力下降、不良貸款率上升。路透社3月報導,中共農行、中行、工行和建行等大型銀行都出現利潤下滑,國際分析師預計中共銀行的壞帳率是15%或35%。
大陸學者賀江兵4月17日發表文章還提到,大陸資金長期「脫實向虛」,也是滋生腐敗的因素之一。李克強3月末承認,大陸金融領域累積大量風險,包括影子銀行、債券違約、不良資產、互聯網金融等,導致金融腐敗行為。
4月份以來,大陸金融界連續有兩名高管落馬,原中共保監會主席項俊波4月9日被宣布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調查,成為金融界官場落馬「第一虎」;財新網15日證實,中共銀監會主席助理楊家才以及其妻子、兒子被調查,被稱為金融界反腐的「第二虎」。#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