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3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編譯報導)當珍娜.庫克在20歲回到中國,尋找她的親生父母的時候,她知道她不太可能成功。她沒有想到的是,她見到了幾十個家庭,他們希望她是他們拋棄的孩子。
據BBC3月24日報導,在1992年3月24日於武漢一個繁忙的巴士站附近,某人將一個嬰兒遺棄。這個嬰兒被人撿起,送到武漢兒童福利院。在那裡,她被賦予夏華思的名字,並被隨機確定了一個生日。
中共的一胎化政策意味著,家庭生太多孩子將面臨嚴厲罰款,中國沒有正式的收養程序。
但是中共在1992年制定了一項法律,允許外國人收養中國兒童。在1992年6月,美國小學老師瑪格麗特.庫克收養了夏華思,並給她取了英文名字珍娜,將她帶到麻州。
珍娜是首批被美國家庭收養的200名中國嬰兒之一。迄今,被美國人收養的中國兒童已經達到8萬名,其中大多數是女孩。此外還有4萬名中國兒童被荷蘭、西班牙和英國家庭收養。
珍娜一直知道她是被收養的。「我們談論收養就像談論晚餐一樣。」
然而,她有時候會好奇,她是從哪裡來的。
「即使在看我的肚臍眼的時候,我都會想:哦,我過去是跟另外一個人連在一起的。我從那個身體裡面來。但是那個人是誰?那個人真的存在嗎?這一切是那麼抽象。有時候我感覺自己是憑空出現在地球上。」
她心中最深的一個惆悵是:自己是被父母拋棄的嗎?自己做錯了什麼,以至於被父母拋棄?
珍娜的姐姐也是從中國收養的孩子。她們周圍的人跟她們長得都不一樣。瑪格麗特儘量讓兩個女兒跟她們的出生國保持聯繫。女孩們在學校學習中文,她們跟相似家庭的孩子交往。
當珍娜長成青少年的時候,她成為獲獎紀錄片《中間地帶》的主人公之一。導演Linda Goldstein Knowlton自己也收養了一個中國女兒,希望記錄這些女孩的生活。
當珍娜20歲就讀耶魯大學的時候,她從相關機構那裡獲得一筆資金,幫助她赴中國尋親。這同時也是一個學術活動。她希望她的經歷可以幫到其他8萬名被美國家庭收養的中國孩子。
珍娜和養母瑪格麗特一起踏上了尋親之路。
珍娜打印了傳單,上面有她不同年齡的照片,以及她對於當年被遺棄情形所知道的一點點信息。她站在武漢街頭向人們散發傳單,許多人會分享一些他們了解的有關棄兒的信息。珍娜感到這個過程很迷人。
一週之後,有關她尋親的一篇報導出現在當地媒體。文章寫道:「爸爸媽媽:我真的希望我可以給你們一個擁抱。謝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上來。」
這篇文章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文章在2012年5月25日發表。之後數週之內,珍娜尋親的故事傳遍中國。數百封短信寄到她的社交媒體帳號。
人們對她的尋親做出各種各樣的反應。有的祝福她找到親生父母,有的說她在浪費時間和精力,有的說她不知道對美國養母感恩。
最令人興奮的是,有一些人說自己可能是珍娜的親生父母。珍娜將這些人進行篩選,把範圍縮小到50個家庭。他們每一個都說,他們於1992年3月在武漢的同一條街上遺棄了一個嬰兒。
珍娜說,這其中的含義是巨大的。在那同一個月裡,其它街道上有多少棄嬰?那其它月份呢?其它年份呢?還有更多選擇沉默的家庭呢?當珍娜跟當年巴士車站的工作人員談話的時候,他們說,經常有嬰兒被遺棄在那裡。
但是,除了巨大的數字之外,另外一個令珍娜震驚的事情是,這些父母願意現身認親。珍娜和養母安排會見了50個她們認為可能吻合的家庭。一些父母單獨前來,一些人拖著一大家子。他們遺棄女嬰的原因常常是,他們想生兒子。如果接二連三生的都是女兒,他們可能會遺棄女嬰,以便騰出位置給兒子。
雖然這種理由有些可恨,但是珍娜在跟這些父母會面的時候,深深感受到了他們對失去孩子的牽掛,從而讓自己也釋懷——父母並不是因為討厭她,才拋棄她。
珍娜說:「他們都永遠記得他們的寶寶。他們真的後悔他們做的事。他們永遠都不會忘記。」
一名婦女帶來一塊紅藍相間的布頭。這是當年她給寶寶做衣服之後剩下的。「她珍藏了這塊布頭20年,就像是紀念她的女兒。她總是夢想,當她們重逢,她的女兒握著她的衣服,而她握著這塊布頭——就像鎖和鑰匙一樣。」
最終經過DNA等鑑定方法,這些來尋親的都不是珍娜的親生父母。儘管如此,珍娜覺得,這段經歷對她還是有幫助。
「過去,我覺得,我20年前可以做一些事情改變我的命運,然後我就不會被我的家庭拋棄」,她說,「但是在會見了那些父母之後,我意識到這件事真的不是我能控制的。」
這段經歷也讓她對中共一胎化政策給中國人帶來的創傷有了深切的體會。「這完全不同於從歷史課本上讀到一胎化政策,讀到父母拋棄子女或殺嬰的故事」,她說,「會見那些有切身經歷的人們,看到他們巨大的悔恨,看到他們對寶寶深深的愛,這種感覺無法形容。」
珍娜說:「我希望有一天能跟我的親生家庭重逢,但是我不敢說,這件事會發生。」#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