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智能手機的使用讓人變笨

人氣 795
標籤:

【大紀元2017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曉編譯報導)從2007年首部iPhone的面世,到現在最熱門的iPhone X,在短短的十年間,智能手機以人們難以想像的速度在發展著。集眾多功能於一身的智能手機給人們的生活提供了各種便利,查閱信息,刷社交媒體,看新聞,聽音樂,拍照等等等等。根據蘋果公司的統計,一個典型的iPhone用戶每天大約用80次手機,一年下來就是大約30,000次。很多人已經無法想像沒有智能手機的日子該怎麼過。

但是凡事有利就有弊。很多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智能手機正在以一種複雜且深度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並且即使當人們沒有使用手機時,它的影響力依然存在。而當我們的大腦不斷的增加對手機的依賴時,科學家們發現,我們的智力也在不斷地被削弱。

注意力

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的認知心理學和市場營銷學教授Adrian Ward在過去的十年間一直在研究智能手機和互聯網如何影響人們的思考和判斷能力。他表示,在他的研究中,太多的證據表明使用智能手機,或者甚至是聽到電話響聲或振動,就會影響到人們的注意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造力。

在他的一項研究中,Ward教授找了520名本科生參加了一項智力和注意力的測試。這些學生被分成三個不同的組。在他們接受測試時,第一組的手機被放在他們面前,第二組的手機放在他們的口袋或是包裡,第三組則是將手機留在別的房間裡。

測試的結果讓人震驚。那些手機被放在面前的學生測試表現最糟,而手機被留在別的房間的學生則表現最好。也就是說,手機離的越近,人的腦力水平也就越低。

在測試結束後,Ward教授採訪了這些接受測試的學生。結果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表示他們不認為手機的存在對他們的注意力有任何影響。這表明他們的注意力即使受到手機的影響時,也對此渾然不覺。

記憶力和辨識力

當互聯網在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對公眾開放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龐大的網絡信息系統將幫助人類變得更聰明。可是相反的是,當人們過分的依賴於網絡信息時,反而變笨了。

在一項2011年發表於《科學》雜誌的研究中,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Betsy Sparrow和前哈佛大學記憶學專家Daniel Wegner對40名志願者進行了一項測試。這些志願者要閱讀40個簡短的事實陳述,並將其打進電腦中。一半的測試者被告知電腦會記錄下他們打的內容,而另一半則被告知他們打下的內容會很快被刪除。

在這些志願者完成打字後,研究員開始詢問他們對打的內容記住多少。結果那些認為電腦會自動儲存信息的志願者記住的內容遠不如那些認為電腦不會保存這些信息的人。

科學家們把這個情況叫做「谷歌效應」。也就是說,由於人們可以隨時在搜索引擎上查閱信息,因此很多人也就認為根本沒有必要記住這些信息。而這相應的結果就是人們的記憶力在不斷下降,個人掌握的知識在不斷減少,同時思考能力也在減弱。

另一方面,科學家們還發現人的大腦有時容易把從電腦或手機上看到的信息誤以為是自己這樣想的。「他們可能以為自己知道很多,但是實際上他們對周圍世界的瞭解也許比前人少的多。」

這也導致人們變的容易相信網上的虛假信息,並且歸罪於駭客或是社交媒體。但是實際上,手機正在不斷吞噬人的辨識力,手機上說甚麼人就相信甚麼。

社交能力

除了注意力和判斷能力被影響外,手機的使用也在影響著人們的社交能力。隨著手機的普及,各大網站和社交媒體的開發商也想盡了辦法吸引人的注意力。很多人和別人的交流只停留在短信和社交媒體這樣的電子渠道上,這也使得人們之間的談話內容越來越膚淺和表面。

在另一項由英國艾塞克斯大學科學家們主持的研究中,142位參與者被分成兩人小組進行10分鐘的談話。一半的參與者帶著他們的手機,而另一半則沒有帶手機。在談話結束後,這些參與者被要求對談話對像進行「親和力、信任度和同情心」的打分。

結果研究者發現,僅僅因為手機的存在,就阻礙了談話者之間的相互瞭解、親密度和信任。

現在已經有的硅谷精英意識到了手機使用上癮對人的危害,並且開始限制自己對智能手機及其他社交網絡的使用。要想使自己的大腦不被智能手機「俘虜」,也許我們都該在自己和智能手機之間增加一些距離了。◇

責任編輯:朱涵儒

相關新聞
傳諾基亞將發3款安卓手機 再戰智能手機市場
傳三星2017年將推出折疊式智能手機
2017年智能手機將有10大新技術
金正恩的智能手機到底有多慢?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