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50保安 北京一社區19大前現半軍事化管制

人氣 7587

【大紀元2017年10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熙採訪報導)「十九大」前,北京維權律師余文生居住的石景山區公園北社區,每天都有40到50個保安、警察、社會閒雜人等守在各個路口,還堵上一個路口,掛著「不許外籍人員車輛進入」的牌子。余文生表示:「我家樓下每天都停著一輛警車,製造恐怖氣氛,現在我家附近,等於是半軍事化管制。」

10月12日晚上,有2個國保闖到余文生家裡,說要和他談談,因為余的孩子在家,就說樓下談。國保從余文生家樓下的平房中拿了車鑰匙,他們在車上談。說明這個平房現在已經被國保安排人入住監視。

北京石景山區公園北社區一個路口被堵,貼著因「十九大」安保需要關閉此門的通知。(余文生提供)

當天談了約一個半小時,因為臨近「十九大」,國保要求余文生妥協,不要對外發聲,不許接受媒體採訪,還要他交代過去一些所做所為,並稱他們什麼事都可能做得出來。余文生也以堅定的態度表示,他會在法律範圍內發聲、維權,直面一切違法打壓的不法行為,甚至是失去自由與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

「10月13日」 一個特殊的日子

余文生向大紀元記者表示,三年前的10月13日,他因為涉嫌支持「香港占中」被抓捕,遭遇99天牢獄,其中61天在死囚牢,經歷酷刑、屈辱。那一天,改變了他的人生。他想忘記卻無法忘記,無處逃避。

出獄後他動了疝氣手術,是非法酷刑導致的,現在小腹還留有一個刀疤。出來後他開始走向維權律師道路,在這之前他是一名商業律師。

余文生表示:「生存在這個國度裡,我慶倖時代賦予的人生精采。前仆後繼的勇士、志同道合的朋友,拍去身上的塵土、擦乾心中的血淚,堅定共有的理念,攜手並進。為了自由、為了民主,天地男兒,人生無悔。」

捍衛人權屢遭打壓 呼籲外界關注

2017年7月19日,余文生律師證執業機構被覆蓋並加蓋了北京市司法局證照處的公章,成了廢證。(余文生提供)

因為剛毅不阿的個性,余文生遭受到中共司法當局一連串的打壓。他說:「我曾經代理709案,率先反抗當局,又做了王全璋的律師,現在是(中共)司法局強迫我原來就職的(道衡)律所解聘我,又不讓新的律所接收我,又不讓我設立新所,現在成為一個無所律師。」到明年1月18日之前,如果沒有新的律所接收他的話,他的律師執照可能面臨被註銷。

余文生還曾因北京陰霾過度嚴重影響居民健康而起訴政府,為當局所不能容忍。他還為法輪功學員辯護,特別是對周向陽和李珊珊案件的辯護,更是中共當局所不能容忍。此外,還有疫苗案件等等很多維權案件,綜合各種原因,他屢屢遭到中共當局殘酷的打壓。

他說,現在他家附近等於是半軍事化管制,有三個小區三個門,現在堵了一個門,上面掛著「不許外籍人員車輛進入」的牌子,小區裡的辦事處包括群眾、保安、警察等監視人員,在他家的對面、西岸對面的一大片樓那裡。「很多很多,我能看到的起碼有四五十人,就小區這地方。我現在出門時感覺他們想阻止我,但我並沒有被阻止。」

北京石景山區公園北社區每天24小時有近50名保安分散在各路口嚴密監控。(余文生提供)
北京石景山區公園北社區每天24小時有近50名保安分散在各路口嚴密監控。(余文生提供)

余文生表示:「很有可能最近他們會抓捕我,也很有可能限制我妻子的自由,都有可能,如果我失去自由或者更加嚴酷的事情發生,我的事情將由我妻子來處理,如果我妻子的自由被限制了,將由我哥哥來處理。我妻子也發表聲明說,如果她的自由被限制了,她的事情由她的弟弟來處理。」

他呼籲外界能多多關注他們,支持他們渡過難關。「對我們一家的打壓,實際上是對人權律師、人權捍衛者整體的一個打壓,雖然特例發生在我們身上,因為我們不屈服,實際上它(中共)要我們這些人權律師都要屈從。如果我們倒下了,會殃及到別人,因為我們在前面擋了很多子彈,如果我們沒了,後面的人可能會遭殃。」

許豔給弟弟的公開信

余文生的妻子許豔,13日也發了公開信給她弟弟,她在信中寫道,余文生面臨著被非法打壓,他在抗爭,可抗爭就面臨著危險。現在他們住的社區每天有國保24小時監視,新安了攝像頭,大門口掛上了非本社區、外籍人員不得入內的牌子,社區快成了「軍事化管理了」。

因為兒子還小,父母年齡又大了,如果她的安全遭受威脅的時候,希望她的弟弟能幫忙照顧兒子,並處理授權委託書事宜。

如果那一天真的到來,委託辯護律師依然請2014年為余文生辯護的律師,包括王宇、張維玉、謝燕益、劉洋、李仲偉、梁小軍等。

如果因特殊原因,以上律師無法代理,就請以上律師或唐吉田、常伯陽、文東海、包龍軍、王秋實、劉書慶、李金星、張磊、隋牧青、程海、藺其磊等律師推薦的律師辯護。#

責任編輯:林妍

相關新聞
大陸維權律師謝燕益被誣「煽顛罪」遭批捕
國際法學家籲中共釋放被關押維權律師
「7.09」大追捕週年 國際聲援褒獎維權律師
程曉容:從唐吉田被撞傷談維權律師被迫害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