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0月11日訊】編者按:馮小剛執導的「國慶檔」電影《芳華》突遭官方撤檔,引發眾多猜測與熱議。據透露,電影刻畫了戰爭的殘酷和戰爭對人性的扭曲、摧殘,這本該是一部值得期待的影片。
而另一則不被人注意、似乎風牛馬不相及的消息是,9月23日至24日,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和越南國防部長吳春歷舉行邊境高層會晤,規格超過以往。范長龍在此次會晤中表示:「兩軍邊境高層會晤是中越交往合作的一個亮點,對保持邊境和平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
也許,本已通過廣電部審查的《芳華》,正是因為涉及當年那場中共不願提及的「對越自衛反擊戰」,「不合時宜」,而成為中共十九大全面維穩的對象之一。
***
中共定義1979年的中越戰爭為自衛反擊戰。但戰爭動因涉及支援紅色高棉,加之人海戰術傷亡慘重、屠殺婦女兒童、戰後邊境硝煙不斷、邊境難民與越戰退伍老兵上訪維權等後遺症問題,戰爭性質與意義一直飽受國內外爭議與詬病,戰爭真相也成為中共刻意遺忘與禁忌的內容。
文革後復出的鄧小平,是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與實際最高指揮官,他因這場戰爭而抓獲軍權,在其後與華國鋒的爭鬥中成功上位。有學者研究稱「這是一場鄧小平的戰爭」。
中蘇交惡,中美融冰,中越散夥
斯大林死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勢衰。毛澤東指責蘇共為「修正主義」,鄧小平主持輿論戰,對蘇共大張撻伐。1969年3月,中蘇爆發珍寶島衝突,中蘇關係跌至大戰的邊緣。此後,中國與蘇聯始終處於敵對狀態。迫於此壓力,毛澤東不得不開始尋求緩和與「美帝」的關係。而美國也需要中國對蘇聯的牽制,雙方一拍即合。
中共對越南的大力援助,源於初期的輸出革命和後期的與蘇共爭鬥。「從1965年6月到1973年8月,中國向越南共派出32萬志願部隊,為其提供防空武器、軍械修理、公路和鐵路建設、通訊、機場維護、排雷、後勤等各種支持。」「據中方的報告,中國在越戰期間的傷亡人數約為4,000人,但有些中國學者估計傷亡者數以萬計。鄧小平在1978年對李光耀說,美國在越南期間,中國向越南運送的貨物按當時價格計算在100億美元以上,甚至超過了南北韓戰爭時中國對北韓的援助。」【1】
然而,越共出於歷史、地緣政治和黨國利益等原因始終對中共持有戒心。1972年尼克松訪華更是將越南推向蘇聯。1976年12月召開的越共四大上,親蘇派全面掌權,黨章中關於毛澤東思想的內容被刪去。1978年6月的一次會議上,越共把中國定為越南的「首要敵人」。同月29日,越南加入蘇聯為首的經濟互助委員會。11月3日,簽訂帶有軍事援助性質的《蘇越友好合作條約》【2】,越南全面投向蘇聯。
隨著中越關係不斷惡化,中越邊境衝突、越南排華事件時有發生。中越兩國的關係跌入低谷。
圍魏救趙,中共支援紅色高棉
紅色高棉領袖波爾布特建政後,推崇毛澤東思想,自稱毛的學生,得到中共在經濟、軍事、人員培訓等多方大力支持。波爾布特執政期間,實行恐怖統治和全國大清洗,用暴力消滅階級,將所有城市居民強行驅趕至農村,屠殺平民200萬人,占全國人口1/3。
在柬埔寨的2萬越南裔幾乎被全部殺光,43萬華裔死亡近22萬,1萬老撾裔死了4,000人,2萬泰國裔死了8,000人,25萬伊斯蘭教徒死了9萬人。紅色高棉還聲稱:「華僑都是資產階級,有史以來都是吸柬埔寨人血的。」
實際上,早在1974年4月28日就曾發生過著名的「橘井事件」。大批從前線回來的紅色高棉戰士開進橘井市中心,把輕重機槍架在街上,對準華人的住宅,限令全市華人立即到農村種田,並拘捕了罪名是煽動華人回國的嫌疑分子一百多人,這些人大部分都在受盡酷刑後被處決。中共指責越南排華,但對波爾布特屠殺華人(包括中共黨員),卻不聞不問,甚至放任、暗中支持。
毛澤東稱讚波爾布特說,你們幹了我們幹不了的事。就在波爾布特大肆屠殺國民、華僑時,波爾布特在中國受到毛澤東、周恩來和鄧小平高規格接見。
1978年12月25日,因為柬共屠殺越南裔,越南10萬 「志願軍」攻入柬埔寨,勢如破竹。1979年1月7日,越軍占領柬埔寨首都金邊,推翻紅色高棉,成立「柬埔寨人民共和國」。越軍所到之處,柬埔寨人不但不反抗,反倒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從此,每年的1月7日成為柬埔寨最重要的國家紀念日,以此感謝越南的「入侵」結束了波爾布特暴政!
然而,越南想推翻「毛的學生」,這是鄧小平和中共絕對不允許的。
波爾布特「請求鄧小平派『志願軍』幫助柬埔寨抵抗越南入侵,就像毛澤東當年支援朝鮮入侵韓國一樣。」儘管紅色高棉的暴政受到西方社會一致的強烈譴責,儘管波爾布特「因大肆殺戮而在國際上惡名昭彰,但在鄧小平看來,他是唯一擁有足夠軍隊的柬埔寨人,能夠成為對抗越南人的盟友。」【3】
開戰阻力重重,鄧小平力排眾議
文革結束後,社會千瘡百孔。人力、物力、財力本應用於恢復社會秩序、搞經濟建設。鄧小平決策攻打越南,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和粟裕等將帥均持反對態度,他們覺得中國的處境還沒有危險到非要發動這場戰爭不可。很多軍方高層和文職官員都懷疑是否明智。中央軍委其他成員普遍反對,中共軍隊在十年文革中喪失了戰鬥力,單兵素質差,指揮員合成指揮能力低下,武器裝備落後。而越南軍隊卻跟法國、南越和美國軍隊打了幾十年仗,擁有蘇制現代裝備和援助。
但是,鄧小平最大的顧慮卻是蘇聯的反應,「風險主要來自北方」【4】,他擔心蘇聯會攻華援越。中共高層唯有陳雲認為,蘇聯想要進攻中國,必須從歐洲調兵以彌補中蘇邊境兵力的不足,這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如果作戰時間很短,蘇聯就無力插手。這無疑給了鄧小平一顆定心丸,隨即鄧力壓眾人,宣布開戰。
1978年12月7日,中共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擴大會議,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決定發動對越戰爭。在這一點上,鄧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和毛澤東的「抗美援朝」如出一轍。當年,中共剛剛建政,國家百廢待興。毛澤東提出幫助金日成入侵韓國,幾乎所有人都反對,除了半個周恩來。但毛一意孤行,說出兵朝鮮利益極大。結果,一場韓戰葬送幾十萬中華兒女,更勿論巨大的經濟、物資損失,由此換來毛澤東在斯大林眼中的「地位」和軍事工業化。
遠交近攻,鄧小平的最後一次出訪
為尋求國際社會支持,「改變中國的國際形象——從革命鬥士變為蘇聯和越南地緣政治陰謀的又一個受害者」【5】,鄧小平開始了密集出訪。
首訪日本。為了讓日本幫助孤立蘇聯和越南,鄧表示願意不再計較日本對中國的侵略。他在留言簿上寫下對日本成就的空前讚揚:「向偉大、勤勞、勇敢、智慧的日本人民學習致敬。」【6】
1978年11月出訪東南亞——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儘管,鄧小平一再渲染蘇聯和越南的威脅,但除了新加坡,別的東南亞國家對和蘇聯、越南對抗都十分謹慎。鄧小平會見李光耀時表示:「越南如果侵犯柬埔寨,中國必會懲罰越南。中國勢必要他們為此付出代價。」【7】但是,李光耀也提出了他的顧慮:「中國想讓東南亞國家和它團結起來孤立『北極熊』,但事實上我們的鄰國想團結起來孤立『中國龍』。東南亞沒有『蘇僑』在領導由蘇聯支持的共產黨叛亂,卻有『華僑』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下威脅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在較小的程度上也威脅著印度尼西亞。」【8】
據1977年9月被派往越南駐北京大使館擔任一等祕書的楊銘怡回憶:「1978年12月,鄧小平在出訪一些東南亞國家時曾講了一些在我看來不適於一個文明國家領導人所說的話。他當時說,越南是一個流氓,我們需要教訓它一下。我在電視上看到他說這些很粗魯的話。他的惡毒語言我永遠也不能忘記。」
然而,鄧小平這種多次公開講話的外交手段卻能造成別國支持的印象,儘管別的國家並未同意。
1979年的高調美國之行是鄧此次出訪的重中之重。「鄧小平到達美國後,通知華盛頓中國要出兵越南,但華盛頓並未明確表示支持,美國的作用僅限於分享情報和外交方面的協作。」但鄧小平「成功地使外界以為他的行動得到了一個超級大國的同意,從而嚇阻另一個超級大國插手干預。」【9】
在和各國領導人會談中,鄧小平經常講的一句話是:「中國人說話是算數的。」這句話和毛澤東發動「抗美援朝」時說的一樣。但是,讓人費解的是,鄧和毛要向別人證明什麼呢?
攻越防蘇,動員300萬,耗資幾十億
1978年12月8日,中共中央軍委下達命令,「為了支持柬埔寨人民反對越南侵略擴張的正義鬥爭,打擊越南的反動氣焰,牽制越南侵略行動,爭取我國邊境的和平穩定」,命令廣州軍區、昆明軍區的參戰部隊及配屬部隊,從祕密機動轉為公開集結,迅速將乙種部隊補充人員、裝備擴編為戰時甲種部隊,而後向指定地點開進集結。【10】
在南線部隊全面備戰的同時,與蘇聯、蒙古接壤的瀋陽軍區、北京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均進入一級戰備,防備蘇聯的進攻。
為顧忌蘇軍參戰,戰役開始後中共要求三北的各個野戰軍提前進入預定作戰區域,各部隊一二號首長全部進入作戰室,前線部隊都做好了必死的準備,隨軍家屬全部疏散,物資全部移交地方。
黑河、掖河、滿洲里、海拉爾、二連浩特、阿勒泰等城市出現了民眾大逃亡,幾乎變成空城。鐵路和公路交通混亂不堪。中共得知消息後,嚴厲批評北京軍區、瀋陽軍區和相關省市的領導「前方打勝仗,後方丟人現眼」。
攻越防蘇,中共為了這次戰爭實際動用將近300萬人,占整個軍隊定額的3/5。
1979年2月12日,中央軍委下達進攻命令,決定2月17日拂曉,從廣西、雲南,東西線兩個方向發起進攻。第一階段,東線4個軍及大量配屬保障部隊12萬人在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下,分4路進入越南境內。同日,西線3個軍及配屬保障部隊10萬餘人在楊得志指揮下,從雲南邊境三個方向攻入越南。
中共在3月6日攻下涼山後立即宣布勝利並開始撤軍,整個戰役持續28天,出動60多萬軍隊,數百輛坦克裝甲車,數千門大砲。中共軍隊東西全線推進越南北部境內縱深50-100公里,最遠達150公里。
戰爭共消耗彈藥2.38萬噸,其中砲彈106萬發,子彈5500萬發,毀傷坦克和裝甲車228輛(其中被越軍擊毀44輛),損毀汽車490輛,損毀火砲(主要是82毫米口徑以下的迫擊砲和無坐力砲)百餘門。
「中國軍隊的官員試圖掩蓋戰爭成本,但1979年的國防經費支出是223億元,大大高於1978和1980年;與越南接壤的省份所承受的負擔使這場戰爭的成本更高。西方分析家估計,僅戰爭的物資裝備成本一項就高達55億元。」【11】
本來,這些人力、物力、財力是可以用在文革後的國家重建中的。(未完待續) #
注釋
【1】傅高義(Ezra F.Vogel),《鄧小平時代》,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
【2】基辛格,《論中國》,中信出版社,2015年
【3】同【1】
【4】《鄧小平關於越戰的講話》,1979年3月16日
【5】同【2】,第352頁
【6】同【2】,第354頁
【7】「鄧小平為何決定打對越自衛反擊戰?」,《看世界》雜誌,2009年,第3期
【8】同【2】,第355頁
【9】同【2】,第356頁
【10】1979年中越戰爭,維基百科
【11】同【1】
責任編輯:張憲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