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1月19日訊】25年前的1月18日至2月21日,鄧小平先後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視察,沿途發表了重要談話。此次被稱為「南巡」的講話,「為當時中國經濟改革中的種種紛爭畫上了句號」。當時鄧小平所言的「發展才是硬道理」,「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不改革開放,不發展經濟,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條」等,成為此後推動中共進一步改革開放的「尚方寶劍」。
25年後的1月18日,有習陣營背景的大陸財新網刊登了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等於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開後撰寫的一篇文章:《改革是怎樣重啟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由來》(以下簡稱《改革》),但在標題前面加上了「紀念鄧小平南巡25周年」的字樣。
筆者認為,在北京當局一再釋放要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財新網舊文新登傳遞了兩大非常明顯的信號。
第一大信號就是下一步改革要攻堅克難。《改革》一文開篇即稱十八大重啟改革成為共識,「中國處在又一個歷史關口,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交織關聯,期望與壓力共存」。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至關重要。
隨後文章回顧了20年前圍繞是否推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各方博弈。雖然文章沒有點名,但時任中共總書記的江澤民顯然是反對推行市場經濟的,只不過在鄧小平的一再施壓下,被迫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確立了這一目標,並在次年通過了50條行動綱領。中國開始全面實行進一步的改革開放。
與25年前類似,習近平2012年上臺後,已走過了近5年時光。在這5年中,習近平以反腐的名義拿下了江派眾多高官,並在司法、公安、軍隊、武警、政府機構、文教系統、文宣系統等進行整肅,同時在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領域推行新政,但阻力重重。這是因為江澤民時期的腐敗、高壓治國,造成的積弊、民怨太深,龐大的利益集團依舊或明或暗與習近平對抗,習近平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多方面挑戰。對此,習本人也曾說過:「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因此,2017年習近平如何應對這些難啃的硬骨頭,尤其是其反腐能否深入下去,能否將眾多腐敗高官的大後臺江澤民繩之以法,能否真正做到依法治國,都是外界所關注的。
第二大信號就是警告那些仍在攪局之人,尤其是近期的毛左分子和其幕後的指使者。
《改革》一文提到,鄧小平在回答時任珠海市委書記梁廣大的「群眾反映最大的是政策搖擺,下邊執行起來也左右為難」的問題時,說道:現在有「右」的東西影響我們,也有「左」的東西影響我們,但根深蒂固的還是「左」的東西。有些理論家、政治家,拿大帽子嚇唬人的,不是「右」,而是「左」。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近期,山東建築大學教授、省政府參事鄧相超和河北石家莊文廣總局副局長、石家莊市委黨校特聘教授左相和,因嚴厲批評毛和中共而被分別勒令提前退休,解聘參事及被毛左圍攻。在北京當局有意淡化崇毛之際,毛左這樣的叫囂以及地方政府的處理結果,讓人難免不聯想到背後有一股勢力,正在向中央叫板。
《改革》一文重登,也是在借鄧小平之語警告這些攪局之人,不要拿「左」的東西干擾進一步的改革,北京當局對此高度警惕。
此外,還有一個可以關注的信號是文章點出了改革的最終目標是走向民主發展模式。《改革》一文最後一部分借經濟學家吳敬璉之口指出以往的改革還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最主要的是政府對市場的控制和干預有不斷強化之勢,國有部門的壟斷力量有不斷擴大之勢。從威權發展模式向民主發展模式的轉型,正是未來中國改革的主要任務。
沒有人否認,中國現在是人心思變,中共高層也是沒有退路可言。2017年,中國如何變,將走向何方正在引發前所未有的關注。
責任編輯:高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