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長環境和文化差異刻在我們的DNA中

人氣 707

【大紀元2017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沙莉編譯報導)共同的祖先、共同的文化、共同的生活環境,所有這些因素都在影響著特定民族個體的基因組。美國研究人員檢查了DNA甲基化,這是可以通過遺傳或生活經歷改變的DNA指紋,並形成基因表達,改變遺傳表現。

DNA甲基化能夠反映個體情況,例如,源於創傷經歷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來自生活環境的空氣污染、來自母親吸煙的影響等。研究人員研究了573名墨西哥和波多黎各的兒童,研究結果發表在學術期刊eLife上。

研究人員確定了916項與墨西哥及波多黎各種族相關的甲基化差異。研究人員發現,兩個族群之間的差異只有四分之三可以通過遺傳血統來解釋。研究人員因此推斷說,四分之一的DNA指紋可能從生物學特徵上反映了族群之間的環境、社會及文化差異。

不同的種族和族裔群體傾向於遵循不同的飲食習慣,以及居住在貧困和污染程度、吸煙傾向不同的社區。DNA甲基化可以反映這些微妙的文化和環境差異。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生物工程、治療科學和醫學教授伯徹德博士(Esteban Burchard)指導了這項歷時20年的研究。他領導的研究對醫學向文化倫理相關方面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伯徹德博士說:「這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種族整體概念的理解,種族生物學的一些奧秘。四分之一的差異不是源於生物學方面的差異,而是與種族特點相關。」

展望未來,伯徹德博士說,他的團隊需要探討這些發現是否適用於那些研究對象以外的其他人群。

科學家和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越來越多地考慮遺傳血統和族裔特點,以此來診斷健康問題並治療疾病。

研究表明,醫學上如果只將種族視為社會結構,而不考慮種族淵源,將是一種嚴重的錯誤。伯徹德博士認為,未來的醫學應該同時仔細考慮遺傳血統、種族、民族淵源和文化因素。

伯徹德博士在2011年發表的研究中說,醫學研究忽視了種族因素方面的細微差別,現代遺傳研究對象的94%是白人。伯徹德博士說:「我們研究了很多白人,然後我們試圖將這些結論套在斯里蘭卡人、黑人、亞洲人和其它種族群體上。這不僅僅是社會不公正,也是不良科學和不良醫學。」#

責任編輯:林琮文

相關新聞
研究:人類僅用到DNA的8.2%
具有複雜的化學詞彙 植物彼此會「聊天」
洛加大邱培鈺成功向細胞送入大顆粒
非洲肺魚可離水休眠數年 不吃不喝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