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1月1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從2016年末到2017年初,當局多次與經濟相關的公開會議都提到「風險」, 「風險」一詞也因此成為2017年大陸經濟的熱詞。1月10日當局今年首次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釋放防範風險的信號。
1月10日,當局舉行今年的首次中央政治局會議,經濟方面提到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同時也提到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
去年最後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12月9日)上,釋放了2017年經濟方面的六個信號,其中「穩」被列為首要。
去年12月以來 近10次部委會議提及「風險」
除了中央級別的政治局會議、經濟工作會議,以及財經會議等,各部委的工作會議也屢次提及防控風險。
2017年首周,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再次重複去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的「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
央行1月5日~6日的2017年工作會議上,特別把防範金融風險這一點的位置提前,從去年的第五條提前到第三條。
從去年12月份至今,已經有近10個部委的工作會議上都提到防控風險,除了央行之外,還包括發改委、外管局、銀監會、財政部、商務部、人社部、住建部、工信部等。
鳳凰財經引述分析表示,上述部委提到的經濟風險包括宏觀經濟風險、金融風險、跨境資本流動風險、地方債務風險、外貿風險、樓市風險、證券市場、去產能失業風險等。
2017年大陸仍面臨經濟風險
1月11日,中共央行旗下媒體《金融時報》發表文章再提金融風險,並承認中國實體經濟存在經濟結構供需失衡、金融和實體經濟失衡、房地產和實體經濟失衡等問題。
文章提到,債市、匯市和股市的波動令銀行處理流動性風險難度增加,還提到地方政府金融平台貸款風險。
比如債市,2016年大陸發生違約的債券餘額共計369.44億元人民幣,其中產能過剩的行業是債券違約高發領域,而且承銷機構基本都是各大銀行。經濟界普遍認為,產能過剩的主因是中共幾十年大搞行業壟斷、管理上政企不分的後果。
去年,A股滬指全年累計下跌12.31%,年度跌幅居全球前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全年累計貶值超過6%。2016年大陸資金淨流出金額(流出減去流入金額)超過3千億美元,比2015年增加60%。
最近有多位經濟學家表示,市場預期人民幣會繼續貶值,這種預期正在加劇資本外流,而人民幣貶值已經耗費大量外匯儲備,如果人民幣匯率以市場為主導、不進行干預,貶值預期會下降且無需耗費外匯儲備。
關於地方政府金融平台的貸款風險,有數據顯示,地方融資平台從上世紀90年代建立以來,85%的融資來自於銀行貸款。
但是,其風險在於,地方融資平台是由地方政府發起,缺少主營業務和固定資產,僅僅通過劃撥土地、股權、規費、國債等作為資產,貸款擔保僅依靠地方政府的財政,造成了地方政府的高負債率以及銀行的流動性風險。
此外,房地產泡沫風險在2016年多次公開會議中提及,尤其是12月21日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習近平直接提到「抑制房地產泡沫」,此前提到的都是「資產泡沫」。
從去年第四季度到今年初,當局連續出台樓市調控措施,20多個城市限購限貸,目的是抑制房價高漲,但目前來看,熱點城市漲幅雖有所收窄,但仍呈漲勢,其中北京和上海房價在今年首周漲勢又出現擴大。#
責任編輯:李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