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岱君華府推新書 顛覆傳統抗戰史觀

人氣 334
標籤: ,

【大紀元2016年09月14日訊】(大紀元記者林樂予美國馬里蘭州采訪報導)9月10日下午,斯坦福大學胡佛研究院研究員郭岱君博士攜其最新編輯的《重探抗戰史》一書﹐做客華府。在講座中,郭岱君揭示了蔣介石為抗日做出的長期准備及戰略謀劃﹐顛覆了很多傳統抗戰史觀。

郭岱君介紹,《重探抗戰史》根據蔣介石日記,參考國民黨檔案、其時中美日多方重要歷史人物的文案、書信、筆記及電話等史料,結合台、美、中、日、英五國學者之力,力求還原真實歷史、幫助讀者重探抗戰歷史。

郭岱君在講座中提到,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中國根本不具備對已經完成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日本宣戰的能力——在地方軍閥割據和蘇維埃政權並存的情況下,南京中央政府實際控制力僅在長江流域七省。

國力貧弱、政局紊亂,直至1937年,全中國只有44口重炮,比不上日本一個師團的軍械裝備力量。悲觀矛盾的情緒蔓延,「這個仗怎麼打」成為了當時國民政府高層的口頭禪。

蔣介石判斷,日本真正的敵人在美、俄,日本對於中國的計劃是通過「蠶食」以分而治之,由此他決心以持久戰對抗日本。

在1933年7月的日記中,蔣介石寫道:「以和日掩護外交,以交通掩護軍事,以實業掩護經濟,以教育掩護國防,韜光養晦乃為國家唯一自處之道乎。」

同時,為了准備持久戰中可以後退的腹地,蔣介石也逐漸掃清軍閥、拓展中央政府的控制力。郭岱君認為,持久戰戰術自古有之,而在實踐過程中需要耐心並承受極大壓力。

蔣介石在為戰爭准備期間,一直受到愛國學生和國民黨左派「不抗日」的質疑,西安事變更是促使抗戰倉促提前;在戰爭初期屢戰屢敗的情況下,蔣介石也受到了國民黨高層要求與日本議和的壓力。但蔣介石作為統帥﹐頂住各方壓力﹐堅決拒絕議和。

蔣介石還預見到中日戰爭必須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同日結束﹐才能廢除一往列強加之於中國的所有不平等條約﹐收回東北和台灣。事實也確如其所料。由於大戰略正確﹐加上全國人民的犧牲奮鬥﹐中國終於贏得抗戰勝利。

但當勝利到來之時﹐蔣介石卻毫無歡悅﹐唯有憂辱﹐並說「未來艱巨﹐十倍於抗戰」。

郭岱君談到,抗戰史研究在大陸、台灣和西方均有其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她希望藉助新出史料,為抗戰史研究提供新視野。更期待在不久的未來,兩岸民間能通力合作,打造出公正客觀、不黨不私的抗戰史。

她認為唯有真實面對歷史﹐才能知道民族未來應走向何方。

《重探抗戰史》一書目前已在大陸被禁﹐一些參與其中的大陸學者因其敏感性也要求不公開其姓名。

責任編輯:夏實

相關新聞
中共重要領導人看了蔣介石日記後默然無語
讓事實講話 勇士國魂歷史地位座談會
抗戰勝利70週年 座談歷史定位
郝柏村:中華民國在歷史上有兩大功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