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9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秦雨霏報導)中國人的祖先在世界上率先使用紙幣,但是他們的不肖子孫今天卻在魯莽的印刷鈔票。
《華爾街日報》報導說,當馬可•波羅在13世紀訪問中國的時候,這名威尼斯冒險家對於紙幣印象深刻,讚歎蒙古皇帝「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對財富擁有更廣泛的控制權」。
可惜,這種控制轉瞬即逝。蒙古王朝印刷了太多紙幣,最終因為缺乏財政紀律和內部叛亂而倒下。
但是今天中國的貨幣熱潮已經遠遠超過了800年前的規模。在過去12個月裡,中國比2009年增添了更多國內信貸。當時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中共策劃了史上最大的刺激浪潮,以拯救經濟。
中國持續多年的信貸熱潮超過了美國在金融危機之前的規模。人們想知道,這一切將如何結束?
「我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們已經進入金融星際了。」 威格拉姆資本顧問公司主管羅德尼•瓊斯告訴《華爾街日報》,「我們已經把太陽系甩在後面了。」
瓊斯說,這段未知之旅可能進一步前行,並且比許多人預期的持續更久。他指出,北京最近發射了一顆新的推進器——債券。
北京鼓勵地方政府(它們是中國投資的主體)發行巨大數量的債券,表面上是為了償還更昂貴的銀行債務,但是實際上是為了給公路、地鐵和其他基礎設施籌集新的資金。
此外,央行在出售大量債券給商業銀行,以支撐它們的資產負債表,讓它們可以繼續泵出貸款。銀行信貸的增長速度是整體經濟的兩倍。
這種貨幣擴張超過了美國、歐盟和日本量化寬鬆的總和,也讓中國的經濟陰影暫時褪去。
一年前,全球投資者在準備迎接中國經濟的崩潰。上海股市破裂,資本洪水般外逃。房地產市場搖搖欲墜,商品批發價格下跌,企業盈利減少,威脅到薪資和消費。投機者押注人民幣暴跌。
相反在信貸刺激下,房地產交易今年有望創紀錄。在八月份,汽車銷售連續四個月雙位數增長。同時,資本外流減少,商品批發價格在恢復。
但是經濟學家警告,中國貨幣擴張將付出不可避免的代價。在十年之間,中國的債務-GDP比例已經從150%膨脹到260%。這樣的膨脹常常以破裂而結束。
中國最早的紙幣被稱為「飛錢」,是唐憲宗時代產生的一種匯票。它之所以獲得這個名字是因為它可以輕飄飄的隨風飛走,而不是像銅錢那樣沉甸甸。《華爾街日報》說,中共今天的金融政策也可以比喻為「飛錢」,它正在太空裡飄蕩。但是總有一天,它將不得不跌回地面。
责任编辑: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