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30日訊】第31屆夏奧會里約當地時間8月21日閉幕。巴西人民克服重重困難,完滿舉辦了奧林匹克歷史上迄今最盛大的一次奧運會,國際奧會主席巴赫稱本屆奧運會是「非凡的、獨一無二的」,他表示:「里約不是在真空中舉辦了16天的賽事,而是貼近當地現實,很接地氣。」奧運喧囂過去,我們不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舉辦奧運會能促進經濟發展嗎?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的一個報告顯示,2014年俄羅斯索契冬奧會花了510億美元,但這並未拉動俄羅斯的經濟增長,相反卻把俄羅斯經濟拖入漫長的冬季,索契在冬奧會後也變成了一座「鬼城」,政府每年要拿出10億美元償還奧運債務和維護閒置的奧運場館。2004年希臘雅典夏奧會加重了政府債務,最終引爆債務危機,讓希臘政府破產。1976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冬奧會的債務直到2006年才清償。
當然,奧運會也有賺錢的,但不多。1984年美國洛杉磯夏奧會就賺了2.25億美元,但那主要歸功於舉辦方拉來一些很有實力的贊助商,他們大把大把地向奧運會砸鈔票才讓那屆奧運會有了盈餘。
舉辦奧運會要大興土木,建體育場館,建賓館酒店,擴建道路交通,這些項目表面上創造就業崗位,但由於這些基建項目都是短期的,它們創造的就業崗位也是臨時的,就是這些臨時的就業崗位,也大都是本來有工作的人來填補。以2012年英國倫敦夏奧會為例,這次奧運會花了140億美元,創造臨時就業崗位4800個,其中90%的就業崗位被已有工作的人佔據,吸納的失業人員僅占10%。
德國美因茨大學體育管理學教授霍爾格•普魯斯認為,奧運會可不是賺錢的買賣,它有時得不償失。申辦奧運會必須考慮自己城市對基礎建設的需求,如果本市供市民運動的體育場館不足,道路不足,申辦奧運會是可行的,這樣就可以集中突擊一下把這些基建設施搞上去。但是,如果本市的這些基建設施已經很完備或基本夠用了,就不應該申辦奧運會,因為舉辦奧運會突然來很多運動員、媒體記者和遊客,要為他們額外建設體育場館、酒店、道路等,奧運會結束後,這些額外建設的基礎設施就閒置了,它們不但不能為市民服務,反而要增加市民的納稅負擔,因為維護這些設施是一筆很大的開支。紐約外交關係協會經濟專家詹姆斯•麥布萊德也認為,舉辦奧運會的城市花在基礎建設上的錢許多都浪費了。
舉辦奧運會還會擾亂市民的正常生活。日內瓦的居住權研究中心(COHRE)發佈的一個報告認為,在過去20年裡,奧運會舉辦城市強制200多萬人搬遷,而這些無奈搬遷的人大多屬於弱勢群體,奧運會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不便甚至困難。
一些國家開始對舉辦奧運會失去了興趣。《時代週刊》2014年10月3日報導稱,在2022年冬奧會的申辦城市中,挪威的奧斯陸、瑞典的斯德哥爾摩、烏克蘭的利沃夫和波蘭的克拉科夫的申辦均被市民公投否決或得不到政府的財政支援而退出,最後只剩北京與哈薩克的阿拉木圖兩個城市角逐,最終北京以44:40擊敗阿拉木圖獲得2022年冬奧會舉辦權。
綜上,舉辦奧運會並不一定能促進經濟發展。如果一個城市基礎建設薄弱,財力可支,可申辦奧運會,借此機會集中對公共基礎設施投資建設,可以促進經濟發展;但如果一個城市的基礎建設基本完備,財力不支,再為舉辦奧運會舉債搞基建必然會造成浪費,阻滯經濟發展。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