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17日訊】中國7月份CPI數據顯示,狹義貨幣M1(流通中的現金及銀行所有活期存款)創下6年來最快增速。與此同時,廣義貨幣M2增速放緩。
經濟學家認為,由於經濟前景不確定,個人和企業傾向於保有現金而非用於投資,使得M1和M2剪刀差擴大,這表明中國經濟進入「流動性陷阱」。有媒體認為,中國實體經濟已經到了危險邊緣,企業投資進入萎靡狀態。
然而,新興市場的火熱與中國市場形成鮮明對比。據《華爾街日報》8月15日報道,近期全球投資者對新興市場興趣大增,新興市場一片火熱。
報道稱,根據EPFR Global的數據,投資者在過去六週向新興市場股票基金投入了近130億美元資金,與此同時,他們卻從專注中國的投資工具中撤出了逾35億美元資金。
中國政府為刺激經濟增長,過去幾個月中,有數萬億美元的新增貸款注入市場,但是,出於對市場流動性過剩的擔心,中國企業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囤積現金。
中國招商銀行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表示:「這表明企業手中持有大量的現金,但是因為投資回報率偏低,企業可以選擇投資的項目很少。」
德國商業銀行亞洲高級經濟學家周浩8月11日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表示,目前的「流動性陷阱」意味著貨幣政策在某種程度上的失效,即利率與貨幣供給之間的關係開始斷裂。
為了緩和市場的擔心,中共央行8月15日(週一)稱,中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和狹義貨幣供應量M1增速剪刀差7月份進一步擴大,並不能說明經濟進入「流動性陷阱」。
國際投資者可以選擇避開中國市場,而中國企業主的選擇餘地似乎沒有那麼寬裕。
中國財經專欄作者肖磊8月16日撰文稱,中國市場面臨的「流動性陷阱」風險,可能逼迫中國企業主在股市和房地產上賭身家。
肖磊認為,M1的增速大部分時間都遠低於M2增速,但從去年末開始,M1增速一舉超越M2,且持續走高,目前月增速已達到25%,歷史罕見。
M1和M2「剪刀差」的不斷擴大,表明銀行體系內活期存款不斷增加。一般而言,活期存款增加是一種經濟活力上升的標誌,即企業不願意把資金變成長期存款,而是保留現金,以備投資的需要。因此,可以認為,M1一般是衡量市場投資意願的先行指標,是判斷經濟是否復甦的一個重要數據。但這次M1增速的飆升(主要是企業活期存款增速擴大),並沒有給市場帶來投資效應,民間投資跌入低谷,從2015年初的15%已經跌到了目前的2%。
周浩認為,M1大幅增加,是經濟增速下滑下的一種低利率預期,投資者的想法是,與其把錢放在銀行作長期存款,不如把錢放在金融資產上,債券和房地產都可能是受到追捧的資產。在「賺錢效應」的驅使下,金融資產似乎收益更大,保留現金的好處就是,一旦有合適的機會就可以立刻出手。
肖磊則認為,半年來房價再次飆漲之後,房地產相關資產再次成為投資市場難以避開的熱點。 地產無法與金融分開,2008年次貸危機引發了美國金融風暴,而在次貸危機沒有爆發之前,「次貸」一度給各大金融機構帶來了非常誘人的業績。
當房地產市場成為唯一吸引資金的市場,不僅投資者開始買房地產行業的股票,作為銀行層面的「優質資產」,涉按揭款自然也迅速擴容。由於銀行和地產股的帶動,「金融地產」就成了新的炒作概念和行情的發動機。當恆大因買入萬科已浮盈39億、寶能已浮盈252億時,股市的吸金效應可能會放大。
目前,許多行業和產業面臨調整和經營困難,企業缺乏投資項目和信心,他們可能不會放過股市的機會。當金融機構不斷給企業貸款以刺激經濟時,結果可能是M1增速繼續增加,剪刀差進一步擴大,企業會跟風投資股市,熱炒「金融地產」。
肖磊推測,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股市可能又將要經歷一場難以想像的資產泡沫盛宴。不過,與上一次「槓桿牛」不同是的,這次是M1、M2形成的「剪刀牛」。而這次問題比上次可能還要嚴重,上次是散戶加槓桿,這次是可能是企業主們拿自己的身家進行賭博。#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