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16日訊】(大紀元記者梁珍、王文君香港報導)港人愛美食,尤其是注重色香味俱全。消委會昨日發佈調查稱,市民日常煮食必備調料——豉油,11款產品含可能致癌物「4-甲基咪唑」,含量最高的食用半茶匙就超出美國警告指標,但本港沒有相關規管。有立法會議員批評,食安法例存在監管漏洞,令市民防不勝防。
消委會今年1至2月測試巿面上40款醬油和鮮露,包括4款減鹽醬油、13款生抽醬油、5款老抽、5款蒸魚豉油、4款甜豉油、7款其它調味醬油和2款鮮露。結果發現8個品牌共11款醬油,含微量可能致癌物質「4-甲基咪唑」0.1ppm至15.9ppm。僅有10款樣本的品質達甲級。
御品皇老抽半茶匙即超標
其中「御品皇金標老抽」和「同珍王字老抽」的4-甲基咪唑含量最高。御品皇檢出15.9ppm,食用2毫升(少於半茶匙)已攝入31.8微克,超出美國加州規定的警告指標;其次是「同珍王字老抽」檢出4.2ppm,食用7毫升已攝入29.7微克。其餘上榜的品牌,還包括廣祥泰、美味棧、高力斯、大華、金御膳以及珠江橋牌。
消委會研究及試驗小組主席黃錦輝稱:「一般生產商在製造醬油的時候,為了增加它的顏色強度,就會加添一些焦糖的色素。當中焦糖色素的第三類和第四類,在這兩個配料的含量有一些污染物,這些污染物叫4-甲基咪唑。」焦糖色素分4類:醬色I、醬色II、醬色III及醬色IV。世界衛生組織已將4-甲基咪唑列為第2B組物質,即可能令人類致癌。
代理商稱符合香港法規
香港法例並無訂明4-甲基咪唑在食物中的最高限量,不過,美國加州規定產品如令人每天攝入多於29微克4-甲基咪唑,須在包裝上加警告字句。但本港沒有相關含量標示規定。
被驗出4-甲基咪唑含量最高的「御品皇金標老抽」標示產地為中國,代理商表示,產品符合香港法規要求。香港製造的「同珍王字老抽」生產商則通過律師事務所表示,產品遵從香港法例及台灣一般釀造醬油的要求。
或致癌 專家憂製作過程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陳竟明指,有資料顯示長期進食過量的4-甲基咪唑會令實驗老鼠致癌,但對人體的影響,則要看濃度。
他認為,醬油因加入焦糖色素調色,才有致癌的危險;如果是天然的醬油,就不會有這個風險。「引伸的問題是,究竟豉油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呢?可能顯示焦糖(色素)被濫用。」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做抽檢,如有疑惑,買些原裝的、「靚」的、天然的豉油,「信譽好的不會有問題,信譽不好才會混進其它東西。」
生抽含菌超大陸標準432倍
另外,本地老字號「九龍醬園金牌生抽皇」,被驗出每毫升含有1,300萬個菌落總數,遠超大陸規定的每毫升不多於三萬個菌落總數標準,個案已轉交食物安全中心跟進。「九龍醬園」在元朗設20萬呎工廠,堅持古法炮製,用瓦缸生曬,價錢亦高過一般醬油數倍。九龍醬油第三代傳人黃國輝至截稿為止,亦沒有回覆本報查詢。
另外,40款醬油當中,39款樣本測出鈉含量偏高,由每100毫升含2,600毫克至9,970毫克不等。消委會指,攝取過量鈉會增加患高血壓、心血管疾病、中風和冠心病風險,建議消費者注意食用份量。
消委會指,良好的醬油應呈紅褐色或棕褐色,並有光澤;鮮露則應為棕褐色的透明流動液體,或許有少量沉澱物;建議市民儘量選擇天然釀造的產品,選購成份表中大豆、脫脂大豆、小麥和麩皮排得較前和鈉含量較低的產品,減低進食到污染物的機會,以免攝入過量的鈉及糖。◇
議員:食安條例落後漏洞多
就消委會測出醬油含致癌物,立法會食物安全及環境衛生事務委員會委員黃碧雲,批評現行的食安條例落後,存在多個漏洞。「譬如現在可以放甚麼染色料,不可以放染色料?染色料裏面有可能產生一些致癌物,含量有無法定指標?沒有指標,消費者就不知道自己會吃了多少(致癌物質),那他也沒有知情權,也沒有辦法不攝入致癌物。所以資訊是不行的,規管也是不行,法例的標準沒有定下,那我覺得是落後的。」
汽水亦含4-甲基咪唑
她指,4-甲基咪唑不僅存在醬油裏,可樂、汽水亦有發現。對於焦糖色素醬色3和醬色4,其實在歐盟、中國大陸和南韓都有一些規管的,美國加州包裝警告字樣。黃碧雲稱,香港食物安全中心其實一直知情,只是將那些風險評估的資訊放在他們的網頁,但是沒有定下規管的標準。她強調民主黨認為應該訂立這些標準作出規管,起碼要有警告字眼。
黃又形容現今食物安全問題越爆越多,先有哮喘豬,再有染色醬油,市民防不勝防,政府責不可免。「我們常常想吃東西,自己煮不要外出吃,原來我的醬油可能也有問題。那麼公眾就防不勝防。食物安全中心應該抓緊食物安全的把關。」
餐飲名家:三大老字號較有保障
《老港滋味》作者、餐飲名家陳植漢稱,本地常用的醬油品牌,當屬淘大、祥興隆和李錦記。其中淘大零售第一,祥興隆只做批發,多用於餐廳,三大品牌都沒有上榜,說明本地老字號質量仍有保證。
消委會驗出的11款含致癌物質醬油,在本地市場佔有量並不大,部份屬大陸品牌。
對於有本地老字號含菌量超標,他直言罕見。「蠔油和醬油是煮過的,超過八十多度才入瓶,如果說煮到沸騰還是細菌超標,可能瓶子洗不乾淨,沒有高溫消毒殺菌,或者醬油煮好放涼的時候,生產過程做的不好,所以就有這麼多細菌。」
市民:防不勝防避買大陸貨
本報記者昨日到旺角上海街的惠康超市,發現部份品牌仍有售賣,包括同珍王字老抽、美味棧古法頭抽、珠江橋牌蒸魚豉油。御品皇金標老抽暫時缺貨。市民陳先生指,平時慣買同一品牌金標生抽,不會買其它品牌的醬油,所以不擔心出事。不過,他指即使有事,港人防不勝防,只會儘量避免購買大陸品牌食物,「香港品牌要出事,唯有靠政府把關。」
在灣仔會展美食博覽,不少市民仍未獲悉此消息。家住將軍澳的白女士及居住在柴灣的一位婆婆均表示不知道有此事;市民李太亦表示不太擔心,因不是用很多醬油,也不會只幫襯某一個牌子,相信中招機會不會太大。
古人造醬有講究減少污染
醬油有三千年的歷史,源自西周的肉醬(醢),其後漸漸改用大豆來造醬,豆醬在南北朝左右已非常流行。後來,南方人在造醬時加入更多水,造成醬油,並在宋明之間普及至北方(中原)及其它地區,一直流行至今。
古代造醬有很多講究和禁忌,在《齊民要術》的製醬方法中,有身孕的婦人吃過的醬會壞,攪醬要面向「太歲位」等;發酵時要夠鹽,生衣後不可弄走黃衣等。
在《醒園錄》中亦提及,在冷天時把水煮滾收起,留待夏天造醬,作用在於天冷時各種微生物和昆蟲等都靜下來,污染自然亦較少。又強調「三熟」:熟水調麵、蒸熟麵餅、熟水浸鹽,都是很實際地防止致病微生物的污染。
現今有的醬油為了速成、量化生產,直接用一堆添加劑。有大陸更有黑心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乾脆用頭髮水製作「化學醬油」。去年大連就爆出7人倉庫內造劣質的「毒」醬油風波,大腸桿菌嚴重超標,涉案200多萬人民幣。◇
責任編輯: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