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張東光編譯報導)在美國總統選戰論述火熱開打的同時,川普和希拉里都承諾將對中國的貿易政策轉趨強硬,好讓就業機會從海外移回美國。部分經濟學家樂觀估計,若能大幅降低美國貿易逆差(去年達創紀錄的7,450億美元,中國占比近半),讓製造業回流,美國可望增加200萬個製造業的就業機會。
不過,根據《德盧思新聞論壇報》(Duluth News Tribune)最新報導,由於科技進步和自動化設備的大量引進,
最明顯的例子是密歇根州電動牙刷生產商Ranir,該公司因響應沃爾瑪「美國製造」的號召,而將中國1/5的產能移回密歇根州第二大城市大急流城(Grand Rapids),現在牙刷頭每日產量達13,000個,但卻因使用全新的機器人生產製程,該工廠只需僱用4名勞工,而非中國生產線的幾十位員工。
其他美國製造業者也反映,在考慮關稅和其它保護政策後,他們可能將工廠由中國轉移到其它海外國家,而非生產成本較高和缺乏供應體系的美國。
另一個明顯的例子是美國自行車組車廠Kent,該公司於1991年關閉新澤西的生產線,兩年前也因沃爾瑪的「美國製造」政策而將中國的產能遷回南卡州的曼寧(Manning),今年在美國的產量已恢復1991年的300,000 輛,但同樣拜生產線自動化之賜,所僱用的員工僅115人,為中國生產線的1/2和當時美國廠房的1/3。
這些員工的起薪僅每小時11〜12美元,外加雇主支付75%的醫療保險,但美國的工廠在未來幾年內仍將持續虧損,該公司因此還要每年從中國進口260萬輛。總裁卡姆勒(Arnold Kamler)計劃明年讓美國的產量增長50%至450,000輛,但只會增加員工30人。
美國紡織團體協進會(NCTO)總裁譚提洛(Augustine Tantillo)認為,在企業的長期承諾上,聘僱員工是最後的選項,企業大多會先從採用能提高效率的最新科技著手。他說,美國紡織業20年前僱用了180萬名員工,現在因科技進步和海外勞工成本低廉而僅剩60萬人。
據統計,美國製造業的從業人數在2000〜2009年間顯著下滑,由1,700萬人降為1,150萬人,為二戰以來最差表現。部分研究顯示,該期間美國大量製造業職缺外移與2000年中國加入WTO和美國給予中國永久性正常貿易地位有關。#
責任編輯: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