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陸媒消息稱,銀監會或很快公布實施史上最嚴的銀行理財監管新規。新規加大監管,包括建風險準備金制度、劃分銀行理財類別、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等。
據《21世紀經濟報道》7月27日報道,在2014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的基礎上,大陸銀監會本月已初步形成新的徵求意見稿,並召集部分銀行討論。
這份新規較原版作出較多調整,監管力度加大。最重要體現在三點。首先,擬將銀行理財業務資質分綜合類和基礎類兩大類。後者將不能投資非標和權益類資產。
現有規定是,銀行理財資金若投資權益類資產,需要在「銀行上一年度經審計後總資本的4%」和「銀行理財總投資35%」中選擇上限最低的那一個。
目前,大陸銀行理財資金90%以上配置於固定收益類資產,權益類僅是點綴。
其次,銀行理財投資非標資產,只能對接信託計劃,而不能對接資管計劃。不允許多層通道嵌套。鼓勵銀行理財發行一對一非標產品(無期限錯配)。現時萬科與寶能的股權之戰中,就出現銀行理財資金進入資管計劃的身影。
第三,禁止銀行發行分級理財產品。今年5月已傳銀行分級理財產品被「叫停」。有銀行資管人士稱,分級理財產品通過分層設計,容易為劣後資金輸送利益。
路透社報導,銀行理財業務進行限制性投資,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除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型基金之外的證券投資基金,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境內上市公司公開或非公開發行或交易的股票及其受(收)益權,不得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上市企業股權及其受(收)益權。
意見稿還明確提到,「商業銀行理財不能本行託管」,對此有市場人士稱,目前大行理財都是本行託管的,資金體內循環。如果跨行託管,這樣所有銀行理財資金都要跨行轉賬了,將造成資金的巨大摩擦和擾動。這是殺傷力最大的一條。
意見稿還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建立理財產品風險準備金管理制度。除結構性理財產品外的預期收益率型產品,按其產品管理費收入的50%計提;淨值型理財產品、結構性理財產品和其他理財產品,按其產品管理費收入的10%計提。
匯豐銀行的數據顯示,近年來大陸銀行理財產品增速甚至超過M2,說明實體經濟流動性正被抽取,將成為觸發系統性風險的關鍵因素之一。
國泰君安的數據顯示,最近三個月,銀行理財收益率已跌破4%。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