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7日訊】三峽工程從規劃的265米到現在的175米,減少了90米,它的庫容大大的減少,只剩下現在的所謂221億立方米,但三峽的防洪工程的效益它一直沒有減少過,也沒有進行修正過。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就是一個騙人的東西。從1992年三峽工程決策的時候,我們看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防洪靠大壩。但今年李克強說:防洪靠大堤。從防洪靠大壩,到李克強今天所說的防洪靠大堤,從這個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到三峽大壩是不是能夠防洪呢? 下載連接
就最近中國南方長江流域多個城市和地區發生的嚴重洪澇災害,使一直備受爭議的三峽工程的防洪功效再次受到民眾的普遍質疑。在今天的【王維洛訪談】節目里,我們就請本欄目嘉賓、旅居德國的著名水利環保生態學專家王維洛博士從專家的角度來談談三峽水庫到底有什麼樣的防洪功效。
主持人:王博士,您好!您怎麼看人們對三峽工程防洪功能的質疑?
王維洛:三峽工程上馬的時候,說過它有四大功能,第一個是防洪功能,防洪效益,第二個是發電效益,第三個是航運效益,第四個是南水北調效益,還有第五個是地區發展的效益,促進當地的地區的發展效益,認為三峽最主要是防洪效益,因為如果它沒有防洪效益,只是有發電效益的話,就可能有很多方案,打個比方說可以建五級的大壩,來利用水位差發電,那麼它發電的效益可能還要更好一點,它不需要這麼大的一個水庫。
三峽工程在中國一直被吹做是中國人百年的夢想,最早說到孫中山他在計劃中有三峽工程的夢想,他所說的三峽工程,不是來防洪的,他里邊根本就沒有防洪這一條。孫中山當時建三峽的最主要是改善航運條件,順便能發一點電。孫中山的是低壩計劃。一九三幾年的時候,國民黨就按照孫中山的這個計劃,找尋壩址,進行過方案設計。到了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有一個人他找到這個方案,改了改就成了後來葛洲壩工程,這是孫中山的夢想。
毛澤東的夢想和孫中山的夢想完全是兩回事,毛澤東想像的三峽工程就是防洪,要在三峽這個地方把洪水卡住。當時中國政府請來蘇聯的專家,幫助中國做三峽工程的規劃,蘇聯專家就根據毛澤東的想法要防洪水,三峽的蓄水位應該蓄到多少呢,應該蓄到就是海拔265米。我們現在實現的這個三峽工程,它的蓄水位是海拔175米,差了90米。毛澤東聽這個想法以後就很高興,他在長江里游泳的時候,躺在那裡就出了這麼一句話,就是高峽出平湖。
蘇聯專家做完方案以後,遭到中方專家的反對,為什麼?265米,可能重慶就剩下市中心那一塊,其它全部都淹掉,以林一山為代表就不同意,他說三峽大壩要建,但是不能建這麼高,他提出一個方案是建235米,他是當時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他向毛澤東在1952匯報的時候,就引出毛澤東那一句話:在三峽建大壩,卡住長江洪水。
那麼235米是個什麼概念?起碼大半個重慶都得淹掉。周恩來說265米也不行,235米也不行,1958年的時候,中共中央會議就決定建三峽,壩高是200米。從那個以後,整個三峽庫區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地區,就不准搞基本建設。
200米是一個什麼概念呢,也不是論證出來的,是重慶朝天門碼頭最上面一個台階的高層是海拔200米。他當時想重慶200米,三峽大壩那裡也是200米,三峽水庫正像毛澤東說的是一個平湖,600公里之間是沒有水力坡度。
到文化大革命1969年的時候,湖北省和水利部向毛澤東提出要建三峽大壩,被毛澤東以安全的理由拒絕了,取而代之的是建了葛州壩工程。從那以後,中央的就說在海拔200米以下不准搞基本建設的這一條限定,從文化大革命當中就被取消了,所以庫區的基本建設從200米一直往下降,降到185米,新建了很多房子啊,工廠啊這些。
到了1982年,鄧小平說要建三峽的時候,當時已經不可能再建200米了,建185米也不行,因為移民人數太多。水利部就想出辦法,200米不行,185米也不行,那我們報個低的,報了150米。我們看一下,從265米降到150米的時候,工程的最大的變化是什麼呢?庫容量就大大的減小,但是他所說的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就從來沒有減低過。在向鄧小平匯報150米方案的時候,也說三峽大壩能防多大多大的洪水,你要想鄧小平他又不懂這個東西,這個領導人他也不過腦袋,你庫容量減少這麼多,你還有這麼大的防洪功能,這個可不可能?!鄧小平就批准這個東西。
所以1985年的時候,當時李鵬任中共中央三峽工程籌備處組長的時候,他就到重慶去考查了一番,說重慶要求加高壩水位來淹自己。當時李鵬就提出一個三峽大壩的水位應該是185米。我中間還漏掉一個小的插曲,就是當時水利部不能確定這150米的方案,是不是能打動鄧小平,因為鄧小平是四川人,三峽工程的移民主要淹的是四川。所以他又准備一個方案,蓄水位只到海拔128米,這個方案防洪功能也還有這麼大。我們就可以看出這個東西他一直在騙人。到了蓄水位185米的時候,李鵬說了一句話,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有220億立方米,大家可以去查李鵬的三峽日記的。
1986年到1989年六四之前,三峽工程的論證基本上算是結束了。當時方案不是李鵬的185米,而是現在的175米,但是它的防洪庫容是221.5億立方米。蓄水位少了10米,但是防洪庫容卻和李鵬的185米的方案是一樣的大,明眼人一眼就看出,這是一個錯誤。
三峽工程上馬以後,擔任三峽工程初步設計的負責人,清華大學的教授張光斗,寫信給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郭樹言的一封信當中就說,他說三峽工程的防洪庫容221億立方米是一個計算錯誤的結果。我們大家想一下,三峽工程世界最大的工程,它的最基本的數字是計算錯誤的結果,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錯誤?但是張光斗又在給郭樹言的信上說,這件事情你千萬不能告訴中國的老百姓。他要把這個錯誤隱藏起來。
後來黃萬里的後人,利用谷歌地球程序的功能,重新計算了一下三峽水庫的防洪庫容,他計算的只是三峽水庫在長江主幹道上的庫容,他沒有計算旁邊的支流的庫容,他計算出來是152億立方米。
幾年前中國在武漢也開過一次會議,他們也知道三峽工程防洪庫容是錯的,就來討論應該怎麼辦。當時想出一個辦法來補救,因為前面計算220億立方米的時候,他計算的是所謂靜態庫容,現在他用計算動態庫容,經過計算,他認為動態庫容能夠達到221億立方米,而靜態庫容,當時他算是只有180億立方米,起碼少了40億立方米,多計算將近五分之一的防洪庫容。現在他利用所謂的動態庫容蓋住了數據上的錯誤,所以中國政府現在還是說三峽水庫防洪庫容是220億立方米。
主持人:請問動態庫容和靜態庫容有什麼區別?
王維洛:就說三峽大壩前面它的蓄水位是海拔175米的時候,三峽水庫的庫尾水位也是海拔175米,就像毛澤東所說的高峽出平湖,是一條水平線。三峽工程上馬的時候,中國政府在三峽庫區海拔175米的地方,畫了很多很多的標志,標出這是海拔175米,告訴這是三峽工程移民淹沒紅線,當時中國政府把這一條紅線標示成三峽工程民主決策的標志,它說你看我把所有的東西都透明瞭,所有的人都知道你是不是三峽工程移民。李鵬當時還去參觀一個移民的家,那個人家在175米的地方,李鵬說這個地方將來很好,前面是一片湖,你坐在這里還能釣魚。那麼按照這一條水平線計算,它在防洪庫容是多大,這叫靜態的水庫庫容。
什麼是動態的水庫庫容?毛澤東說的高峽那個出平湖是錯的,高峽不是平湖,高峽是個斜湖,高峽是有水力坡度的,它是斜的,特別是在洪水期的時候,它的彎曲度就很大,你在原來靜態的水庫庫容上面,再加上曲線所造成的空間,就是所謂的動態的庫容。動態庫容肯定是比靜態庫容大,所以動態庫容現在是221。
當你承認是動態庫容的時候,你意思就在說三峽工程的175米的移民紅線是錯的,因為不僅僅是175米以下的人會被淹,175米以上的地區也可能被淹。在防洪的時候,這條蓄水的線是條曲線不是一條水平線,所以三峽移民最早是建在175米以上,後來建到180米以上,後來再建到182米以上。你建築最低的高層是一直不斷的變,在變的過程中,對移民來說是個什麼東西?他建一次房子以後,又要被拆,又得搬,搬了以後,還得拆……所以三峽工程我所看到的移民,現在最多的因為水位的變化,而搬過四次了,但政府只給過一次的補助、賠款。就是說你再富的三峽移民,他經你這麼四次折騰,他也要變成一個窮光蛋。
這就是現在的所謂221億立方米的防洪庫容是怎麼出來的。大家知道了這是一個計算錯誤的結果,而且三峽水庫它在防洪的期間不是一個平湖,而是一個斜湖的話,你就可以想像,三峽工程在防洪的時候它能不能蓄到他想像的海拔175米。
我們大家在世界上看到很多水庫,它都是一個大肚子的水庫,水庫很寬,但是長度不長。但是三峽水庫很狹,平均寬度只有1.1公里,但很長,有六百公里,在防洪期間,它的水力坡度會有多大?三峽工程論證的泥沙組的組長林秉南先生,他在三峽泥沙一書中是他這麼說的,在沒有建三峽大壩之前,三峽河斷的水力坡度是萬分之二點三,這個水力坡度使得三峽河道泥沙的淤積是平衡的,既沒有沖刷,也沒有淤積。建了三峽大壩以後,由於大壩涌高水位,水力坡度減少到原來的三分之一,只有萬分之零點七。但是你不要忘了三峽工程的長度很長,有六百公里,萬分之零點七,我們把它簡單的形像一下來說,一百公里的河斷上,它的水位差是七米,最後的高差會是多少?!
6月14日清華大學的周建軍教授接受澎湃網采訪的時候,他說三峽工程在防洪的時候,它的水力坡度是比較陡的,會防礙三峽防洪這個庫容的使用,水位蓄不上去。如果蓄水蓄上去的話,很可能三峽庫區的一些城市,比如涪陵就會被淹沒,涪陵住了多少人啊,將近70萬居民。涪陵是一個沒有被搬遷的城市,它是利用加高河堤來擋住這個庫水,它城裡的高層只有160多米,所以外面的水要比它這個城市要高將近10多米。如果三峽蓄水超過175米的話,這個水就可以淹了涪陵,而且是從10米高的地方沖下來的,涪陵的人連逃的機會都沒有。和涪陵同樣的是三峽的開縣,它也是這樣。
周建軍是我們前面說的林秉南教授的博士生,這是三峽工程建設以後,中國的第一位教授承認三峽水庫不是毛澤東所說的那樣的平湖,而是斜湖,而且這個水力坡度是相當陡的。就讓大家知道三峽工程從規劃的265米到現在的175米,減少了90米,它的庫容大大的減少,只剩下現在的所謂221億立方米,但三峽的防洪工程的效益它一直沒有減少過,也沒有進行修正過。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東西就是一個騙人的東西。
主持人:您認為三峽工程在這次洪澇中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王維洛:三峽工程上馬的時候,他把三峽工程防洪效益定義為:他說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是將下遊河道的防洪能力從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沒有限定在什麼情況下是能,在什麼情況下是不能。我們今年的洪水還沒有說是多大的洪水呢,有的人說武漢是百年不遇的洪水,有的人說是50年一遇的洪水,有的人說是20年一遇的洪水,不管你怎麼說,武漢在長江三峽大壩的下游,那麼三峽大壩在上面建成了,它起碼可以將下遊河道防洪能力提高到百年一遇,這是三峽工程可行的論證說的。在這樣的洪水狀態下,它應該不會發生洪水災害的,對不對?
有一位老專家叫陸欽侃先生,他從國民黨時期研究長江洪水,後來到美國去學習,再回來又是從事長江洪水研究,他是最了解長江洪水的人。他在三峽工程上馬之前就指出:我們分析三峽工程這個防洪能力的時候,要分清楚長江的洪水到底有幾種類型,三峽工程對哪一類洪水它是有作用的,對哪一類的洪水是有反作用的,對哪一類洪水的效果是不大的。他說我們可以把長江的洪水分作三大類,第一類洪水是由下遊河流即長江的支流所產生的洪水。第二類洪水是上游有洪水,下游沒有洪水。第三類是全流域的洪水。
那麼今年的長江洪水是什麼類型呢?是下游地區的暴雨和下游支流所產生的洪水,就是下游洪水,就是像現在這些水利部的專家們說的,三峽工程起碼沒有幫倒忙,三峽工程從不管什麼洪水都能發揮作用的到現在他把話往回撤了,說沒有幫倒忙,那麼就是說他承認三峽工程對於這一類洪水它是沒有效果的。這句話當時陸欽侃先生早就講過的了。
第二類是上游有洪水,最大的一次是1981年的洪水,有實測記錄以來最大的一次洪水。上游的重慶淹得很厲害,死的人很多。這一年我正好在宜昌,我們都看到了從江上漂下來的屍體。但是下游沒有洪水。對這類洪水,三峽工程的作用只能是加大對上游的洪水災害,因為它會造成上游重慶的這個洪水水位更高,它的渲泄不暢,因為你把你這里的水位涌高了,那上游的水位可能就更高。
第三類洪水就是全流域的洪水,1954年的洪水是全流域的洪水。這一類洪水的特點是什麼?洪水的量大,暴雨的范圍面積大,從長江上游一直到長江下游都是暴雨區,持續的不是一兩個月,而是三個月、四個月、五個月的時間。當時荊江分洪工程連續開閘4次,所以那次的洪水沒有造成太大的災難。
1998年的洪水可以將它歸於像1954年這樣的洪水。但是1998年的洪水量並不大,不到20年一遇的洪水,它並不是一個什麼世紀洪水,也不是百年不遇的洪水。但是它有一個特點,它的洪水位很高,因為它沒有動用分洪工程,當時湖北省已經把荊江分洪工程里的將近30萬人都撤離了,但是江澤民沒有批這個,而是用調兵來嚴防死守,來看看他到底對部隊有沒有掌握實權,部隊的將領們是不是能夠效忠於他,所以他就違反了長江防洪的預案,而不用荊江防洪工程。
對全流域的洪水,三峽工程的影響作用是很小的,因為它的這個防洪庫容太小。三峽工程可行性論證防洪組的這個結論裡面是這麼說的,要發揮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防洪庫容起碼在350億立方米以上,起碼也要300億立方米。6月中旬周建軍教授對澎湃網講,三峽工程所需要的庫容起碼在360億立方米,和這個結論是一樣的。所以對這一類洪水它的作用是很有限的。總結起來三峽工程的防洪效益,現在所說的都是被誇大的。
主持人:什麼樣的水庫可以用來防洪?
王維洛:水庫可以防洪,但是世界上很少有專門建來防洪的水庫,大多數水庫都是為了發電的,或者是供應飲用水的,防洪只是一個副業,是順便的。它要滿足一個什麼技術條件呢?它有一個很重要的數據,這個水庫的庫容和壩子處的年經流量的比例是決定你這個水庫是不是能夠防洪的,如果這個數據大於1,那麼技術條件已經具備了。
1949年建的第一個水庫是在北京郊區的官廳水庫,它建在永定河,永定河以前叫無定河,經常發洪水。官廳水庫最終的庫容是40多億立方米,永定河的年經流量是20億立方米,庫容除以年經流量是2,所以它具備了防洪的這個技術條件。那麼三峽工程的這個數據是多少呢?是0.08,就是三峽工程不具備這個技術條件。這是第一。
第二個是水庫要發揮它的這個防洪效益,就是你要知道洪水來的時候你這個防洪庫容是空的,前提必須是這個氣象預報是準確的,特別是中長期的氣象預報是準確的。但是很可惜,就是我們目前的科學水平對中長期的氣象預報的錯誤機率是很高的。如果三峽在這樣的氣象預報的條件下,你無法做出正確的決策。所以說利用三峽工程來防洪,或者說人們把防洪的希望寄托在三峽大壩上,就是錯的。
1992年三峽工程決策的時候,我們看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防洪靠大壩,當時就是這麼說的。但今年李克強說:防洪靠大堤。從防洪靠大壩,到李克強今天所說的防洪靠大堤,從這個裡面我們就可以看到三峽大壩是不是能夠防洪呢?
(以上評論只代表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轉自《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
責任編輯: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