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7月15日訊】莫名其妙的做法總敢堂而皇之地公佈出來,是當今中國的一大奇觀。
7月1日,有一則號稱「公車改革」的新聞在各網站傳播:《千輛電動汽車供公務員租用》。具體內容是:截至昨天,北京市所屬公務員電動汽車分時租賃網點已建成85個,超過1000輛共享電動汽車投入運營,服務近1萬名註冊人員。預計到今年年底網點數將擴至400個,投放車輛6000輛,建設充電樁4000個,加入汽車共享的公務員將達4萬人。
既然是專門提供給公務員的,那麼,很顯然會價格特別便宜。據說,此分時租賃可以按小時租,每小時30元;按天租,一天為180元。如果週五下班開走、週一上班開回來,一個週末是429元。
這個新聞絲毫沒有交代為什麼要給公務員專門提供分時租賃。而在新聞後面,幾乎所有人的評論都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憑什麼這麼優惠的價格只提供給公務員?
官車,是中國公眾多年來猛烈抨擊的事情之一。從2015年底開始,情況總算有了轉機,據說大部分官車要取消了。公眾還沒高興幾天,這立刻就出來「公務員專供租車」了。
非常令人困惑。目前公務員收入很高,軍隊一個小小排長月薪都超過1萬了;與此對應的是,汽車價格持續下降。在這一漲一跌之後,公務員像普通百姓一樣自費購車,不存在任何經濟困難。那麼,為什麼就一定要換個形式來讓公務員享受特權呢?
是為了安撫公務員?那為什麼不安撫百姓?
北京的政策總被當做風向標。在北京給公務員配了「特權租車」以後,其他城市會跟進嗎?「特權租車」會在全國蔓延嗎?這樣的話,特權車借屍還魂,所謂公車改革還有什麼意義?
此次借屍還魂,貼了許多新潮的標籤——公務員專車均為電動車,這就有了「新能源」概念;租車不用找工作人員領鑰匙,直接通過手機APP或刷銀行芯片卡就能開車門,於是稱之為「互聯網+」概念;張三公務員租的車放在樓下,李四公務員可以立刻接著租,於是就有了「共享經濟」概念……
標籤再新潮,也無法迴避那個古老的、問了10000遍的、老掉牙的問題:公務員的一切開銷都是來自納稅人,納稅人同意給公務員配車的特權了嗎
中國掌權的官員們,從來不肯回答一個問題:為什麼納稅人要花自己的錢買車、養車,而納稅人養的公務員卻要用納稅人的錢買車、養車?
有辯護者說:「公務員花自己的車補用車總比滿街跑公車好吧?」這是權力辯護者們一貫的胡攪蠻纏,彷彿是說:賊偷50元總比以前偷100元好吧?所以,為50元唱讚歌吧。
大家要注意到一點,此次「公務員特權租車」,並沒有說是不是北京市政府搞的。根本沒有交代這個北京。新聞裡只說「記者從北京出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獨家獲悉」的。也就是說,有關當局完全可以將此次特權租車說成是企業行為。
那麼,公眾現在可以要求那個突然冒出來的「北京出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出面說明:到底是政府讓你提供的特權服務,還是純粹的企業行為?
如果是北京市政府要求該公司提供租賃服務,並以政府買單或政府補貼的方式進行了交易,那麼,此次特權租賃就是對公車改革的戲弄,是對公眾的戲弄。
如果是純粹的企業行為,那麼,為何該公司人員說「這些租賃網點不對社會開放,只靠公務人員使用很難盈利」?企業難道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嗎?假使利用減稅、減免土地費用等手段盈利了,我們也要問:這是不是你們公司對公務員的利益輸送?是否違反市場公平交易原則?
這些年,百姓對改革日漸失望;公車改革是近年僅有的一個亮點。如果連這個亮點都被玷污了,很危險。
--轉自作者博客
責任編輯: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