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近千人港大集會 談抗共與香港前途

人氣 1111

【大紀元2016年06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文君報道)香港大學學生會第二年缺席支聯會維園六四悼念活動,在港大校園內另辦晚會及論壇,今年討論的主題是「六四屠城血未乾,港人前途在何方」。晚上七點,活動開始前,全體起立為六四死難者默哀一分鐘,之後,五個世代講者包括作家及時事評論家李怡、資深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資深傳媒人王慧麟、土地正義執行聯盟執行文藝朱凱迪及本土民主前線發言人梁天琦,分別講述他們就六四對時下香港意義的看法。

今年六四前夕,大專學界有聲音認為六四燭光晚會「著重悲情、行禮如儀」,港大學生會稱「六四紀念應劃上句號」,更引起外界爭議。

李怡:六四香港前途有關

劉銳紹在論壇上表示,他沒有停留在六四的悲情中,「到今時今日,我們的目標沒改變。」他表示,自己過去曾將香港前途投放在中共領導層變化,現時不再寄託在中共領導層一刻的開明,「有功利主義之下的開明。」他寄語香港人拿出「政治道德,政治勇氣和政治智慧」,在未來要有角色扮演,但要有行動策略和理念上的策略。

李怡表示,六四同香港前途有關,《中英聯合聲明》從來只有中共與英國政府商討,香港無角色,無話語權。《基本法》的制定亦只有由中央指定的港人參與,六四喚起港人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寄望透過改變中國而改變香港的命運。他表示,97前的移民潮反映港人對中共抗拒;97後,香港實則淪為被中共「殖民」中。他呼籲港人,2047要有角色,以香港人的身份參與對香港前途的決定。

中大畢業生:同中共對抗下去

21歲中大畢業生阿豪,第四年參加六四紀念活動,第二次參加港大集會。他表示,集會能鼓勵參加者反思怎樣看六四事件,以及六四對香港人的意義。「六四是當年中共犯的一個很嚴重的過錯,它殺害了一些無辜的年輕人,我覺得是很不公平的一件事。希望以此作啟蒙,教育下一代意識到,現在的香港有多麼不公義,令他們關心現在的香港社會和政治環境意識到同中共對抗下去,不要受中共污染。」

鍵盤戰線創辦人、港大學生鄺頌晴是第四次參加六四集會,亦是集會工作人員,她表示:「我們應該藉著六四去認清楚,當我們爭取民主的時候,其實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極權、一個可以殺死人的政權;認清楚到底應該怎麼樣前行。」

大陸人:來港尋真相

來自大陸的28歲工程師王先生,特別從內陸城市趕來香港,第一次參加六四集會。他說,在成長過程中,從來無人提及六四;身邊80%同齡人都不知道六四,他們大都沉浸在物質生活的追求和享樂中。因此,他今次是孤身上路,希望能找尋到真相。

他說,只有外公跟他講過文革時發生的事,關於六四,是四年前他無意中翻牆看到的:大學生運動、民主因故事看不完整,在求知慾下想知道更多。「(在大陸)跟別人聊這個東西,會有人鄙視你,排斥你,覺得你是神經病,或者認為你會反共啊。如果不是志同道合有民主意識的人,你跟他聊這些會沒有意思。」

來到香港,看到香港大學生悼念六四,他說,這是「很尷尬的事」,「很多應該是大陸大學生做到的事情,我們卻沒有人知道,北大清華,現在無人知道(六四),反而在香港這邊在做,感覺很尷尬。」

他說中共篡改歷史書,小時候都被中共騙了,長大後才逐步了解到一些歷史真相。對於六四,他斷言:「(中共)做錯了就是做錯了,應該有一個端正的態度替那些人(當年學生)惋惜,有一句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他希望大陸不要再動輒出現人口失蹤,像雷洋一樣被打死。

市民看港大論壇:不贊同部觀點

市民楊女士來到港大參與集會和論壇。她表示,很難得有五個不同年紀的人坐一起傾談六四問題,雖然未夠深入,但贊同李怡及梁天琦的部份觀點,但對梁天琦的基本政治立場,以及「蝗蟲」、「中國人滾回去」等論點都不贊成。

對於港大集會人數不如維園多,以及悼念元素不夠多,港大學生會會長孫曉嵐表示,不認為六四元素不夠,又稱人數不是最重要,而是要探討在甚麼框架下思考六四。「對香港前途問題的討論,現在學生追求的都不只是純粹的悼念儀式,而是悼念之外會有一些啟蒙作用的討論,以及不同形式的活動存在。」◇

責任編輯:蔡恆

相關新聞
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望谷旅遊業增加值至千二億
港打擊電騙 明起來電增提示新儲值卡打出電話
港申請車輛牌照手續今起簡化 續牌無需再交「牌簿」
港建造業總工會:今年錄28宗致命意外 促改革職安健制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