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04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中共證監會現二十多年來第四波離職潮,5名資深高管日前離職;證監會發行部高管流失最為嚴重,9個處長只剩1人仍在任。去年股災後,證監會高層多人落馬;人事調整持續至今。
5名資深高管跳船 發行部9處長僅餘1人
6月3日,財新網報導,大陸證監會已批准5名資深高管「跳船」。知情人士稱,離職5名資深幹部包括上市部副主任陸澤峰、行政處罰委副主任張子學等2名副司局級幹部,上市部二處處長王長河、發行部二處處長蔣彥和四處處長楊郊紅等3名處級幹部。這5名幹部都是證監會的資深員工。
知情人士稱,陸澤峰可能去大學任教,更遠期會從事併購基金相關的業務。據稱陸澤峰從很早之前就有離職的想法,但是去年股災後證監會人事凍結,陸澤峰的辭職申請一直沒有被批准。
報導指,論幹部流失速度,發行部較上市部更嚴重,「發行部的處級幹部最近一年多有的出事,有的離職,有的調離,快沒人幹活了。」發行部2014年在任的9位處長只剩1位仍在任。
2014年證監會部門間進行了合併調整,上市公司一部和上市公司二部進行了合併,下設7個處;發行部則下設9個處室。
證監會二十多年來四波離職潮
坊間驚呼,這應該是證監會成立二十多年來的第四波離職潮。
第一波從1998年持續到2003年。這段時間由證監會下海到基金公司的高管達到11人,5人擔任總經理一職。目前他們大多離職或面臨離職傳聞,主要原因在於當時的公募基金沒有相關的股權激勵,而且不少人與大股東存在矛盾,被迫離開。
第二波從2004年到2010年,官員離職以2004年、2005年和2007年最為密集,前往基金公司的官員達到17名。此後不少人離開公募基金,轉入私募,據稱是因為股東方對利潤等因素要求非常高,壓力很大,加上私募在激勵上比公募基金好得多,操作上相對靈活。
第三波從2010年至2013年,前往基金公司的官員達到15名。這一波下海者去向大多是頗具規模且盈利的基金公司,在基金公司擔任督察長的人數達到9名。
第四波離職潮,是從2014年開始到現在。2014年全年,證監會約有30名處級以上幹部離職,其中大多數投身市場機構。2015年僅前5個月,證監會就有6名司局級幹部離職,這樣的級別和規模比較罕見。
證監會官員趕在2015年之前密集離職,與證監會實施的「任職規避」規定有一定關聯。證監會規定,從2015年開始,離職後到被監管對像任職的將嚴格執行三年規避期。
不僅僅是基金公司熱衷於啟用有證監會背景的高管,券商也偏愛這類人才。不完全統計顯示,有近20位現任證券公司的董事長、總裁、副總裁、獨立董事以及中層幹部,此前都有在證監系統工作的經歷。
股災後證監會高層大調整
去年夏季大陸發生股災。從6月15日到7月8日僅17個交易日,滬指暴跌32%,市值蒸發5萬億美元。據多方披露,股災背後涉江澤民集團幾大家族包括劉雲山父子,他們圖謀利用金融危機引發政治危機,對習近平進行「逼宮」;而且還涉及金融業「內鬼」與外界勾結,從中漁利。
據報,李克強去年部署的「國家隊」救市細節,全部被證監會主席助理張育軍等內鬼向外洩密,令劉雲山之子劉樂飛任副董事長的中信證券等做空者掌握信息,大獲橫財。
股災後,習近平當局嚴查惡意做空,啟動金融反腐。證監會內部也同時也陷入反腐風暴,前副主席姚剛、前主席助理張育軍為代表的多名高官紛紛落馬。中紀委還對「一行三會」(人民銀行、中證監、中銀監、中保監)在內的金融機構進行了專項巡視,多家銀行和證券公司高管先後落馬。
4月26日,中紀委官網公佈關於證監會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據通報,巡視整改期間21人被處分。
今年2月,證監會主席肖鋼也被免職,其職務由前農行董事長劉士余接替。5月28日,證監會主席助理趙爭平升任證監會副主席。
目前,證監會已有四名副主席,分別為姜洋、李超、方星海、趙爭平。其中,李超、方星海、趙爭平三人均是股災之後上任。
A股的一大隱患
今年2月,證監會前副主席李劍閣表示,監管部門人才危機,「外流」與「內耗」,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危機;解決人才危機,要從內部機制來改革,「如果監管部門人才危機不解決,中國股市的危機,可能還會一波一波地到來。」
有網絡媒體在今年初做的一次調查顯示,近7成網民認為,證監系統人才流失的根源是「內耗」,僅1成網民認為其根源是「外耗」。調查中,7成網民認為證監會人才流失與股市波動存在一定的關係,僅2成認為兩者之間無關。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