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家教珍事】賢哉母子 百世流芳

作者:陸真

時光被疫情凍結了,生命仍是繼續前進,表面上是無為的失落,事實上卻是再起的沉潛。(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氣: 132
【字號】    
   標籤: tags: , ,

清代尹會一,字元孚,號健餘,博野(今屬河北)人。他於清代雍正二年(1724)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前後擔任襄陽、揚州知府,兩淮鹽運使,廣東、河南巡撫等,後來一直做到吏部侍郎。

尹會一在十三歲時便喪父,家境十分貧困。他的母親李太夫人十分賢慧,知書識禮。五歲時,李太夫人便親自教兒子讀書,口授《論語》等古代典籍教兒子熟讀。

尹會一長大後考中進士,入朝做了官,每天晚上回到家中,李太夫人都要詳細地詢問兒子一天的公事情況。只要覺得對某件事處理得不適當,李太夫人必定嚴加訓斥。有了母親如此嚴格的督察,尹會一每到一個地方任職,幾乎都很有政績。

尹會一擔任襄陽知府時,漢水暴漲沖壞了護城的石堤,他親自去監督重新修建石堤,官民同心協力,以至使百姓們都忘記了勞苦。尹會一在荊州當地方官時,石首縣的饑民因為饑餓難挨,揚言要哄搶官倉中的糧食,他單人獨騎,冒著危險前往勸說,然後開發官倉中的糧食賑濟饑民。到了揚州任上,尹會一疏浚新舊城的河道,以便於船隻通航;又疏浚城西蜀岡下的河道灌溉農田。在河南任上時,尹會一提出不少安民養民的措施,又千方百計賑濟災民,解民貧困。尹會一在任時所做的這類事情,可說是不一而足。

李太夫人的賢名,遠近傳揚,朝廷曾經褒揚過她的節孝,並賜詩加以表彰。尹會一當官時只要有善政,便總是對人說明,這是他母親李太夫人的教誨(《清史稿》本傳載,尹會一「在官有善政,必歸美於母」),事實恐怕也確實如此。尹會一任河南巡撫時正碰上大水災,李太夫人便與兒子一道盡心盡力地投入救災,常常是因此而廢寢忘食。平常家居時,尹會一設義倉,置義田、興義學,一心一意幫助貧苦之人,也都是出於李太夫人的意願。

所以,當時,上自皇帝,下至士子、百姓,都十分看重尹會一,並且也都知道這是因為尹會一的母親李太夫人教育有方。

尹會一不僅做官很有政績,而且也是一個學有所成的文人。他為學,務在力行。一生留下很多著作,重要的有《君鑒》、《臣鑒》、《小學纂注》、《近思錄集解》、《詩文集》、《講習錄》等等。這些成果的取得,也都離不開李太夫人的悉心教育。

(《清史稿•尹會一傳》、《清代顧棟高《尹先生會一傳》)@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related article
  • 陸納,字祖言,東晉時的吳郡(今江蘇蘇州)人。他繼承父教,嚴以律己。其父陸玩,在東晉朝為官多年,素有節操,清純雅量,不受時風薰染。
  • 趙匡胤急急忙忙從家裡逃出來,受姐姐劈頭一頓訓斥,慚愧之餘,也醒悟過來,懂得自己應該處變不驚、臨危不亂,鎮定勇毅。於是他立即鎮靜下來妥善地處理好了此事。後來他在士兵的擁立下,黃袍加身,遂建立了宋朝。
  • 庾袞(讀雨滾),字叔褒,西晉初年人。受家庭的影響,庾袞自小就勤儉而好學。他出身於顯貴世家,是明穆皇后的伯父。他的伯父、叔父等都個個顯貴,獨有庾袞的父親很有志節,甘守清貧,平時約束兒子,要庾袞下地耕作,靠自己的雙手勞動養活自己。
  •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是宋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是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進士,曾在府縣中任職多年,後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官職。歐陽修晚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以太子少師銜致仕。
  • 岳飛,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他是南宋抗金著名將領,本出身於普通農家,宣和四年(1122年)從軍。由於他作戰勇敢升為秉義郎,成為著名抗金將領宗澤的部下。他的一生是英勇抗擊金兵入侵,為南宋朝廷的安定,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一生。他曾經大敗金兀術,收復建康(今江蘇南京),威鎮八方。他帶領的岳家軍英勇善戰,使金兵聞風喪膽,當時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口號,可見其岳家軍,在南宋軍民和金兵心目中的威德。宋高宗曾經親自手書「精忠岳軍」四字,製成錦旗,賜給岳家軍。
  • 清人徐乾學,字原一,號健庵,崑山(今屬江蘇)人。他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學者顧炎武的外甥。康熙九年(1670)考中進士,入朝為官,後一直做到禮部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等。
  • 每天早上,賈玭讓賈黃中直立,拿出書卷展開,比量著兒子的身體長度,要兒子每天都要將與他身長相等的書卷讀完。賈玭將這叫做「等身書」。
  • 只讀正義書,不交壞朋友。這樣的孩子必成大器,這是毫無疑問的。
  • 戚繼光得到戰敗的消息,立刻命令各路將士在校場集合,將兒子和那員副將綁到面前。戚繼光怒不可遏,當眾宣布兩人的罪狀後,便喝令左右將兩人按照軍法處死。
  • 孟仁母親後來亡故,孟仁十分悲痛,不顧朝廷的法令,棄官不做回家守孝。幸而朝廷知道他的孝心,赦免了他的過錯。事過之後,仍然讓他出來做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