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今年前四個月大陸私營企業投資增幅大幅下降,有評論人士表示,在大陸經濟下行的情況下,私營企業投資減少可謂雪上加霜,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在6月3日舉行的2016年中國財富論壇上,清華大學教授、中共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白重恩提到了這一點,他表示大陸私營企業投資增幅的下降很劇烈。
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4月,民間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5.2%,增速比前三個月下降0.5個百分點,占大陸整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3.2個百分點。
評論人士胡少江6月11日撰文《中國私營企業家喪失信心》表示,目前中國向海外移民中,很多是投資移民,這說明中國的私營企業正在減少在國內的投資,轉而增加向海外投資,可能是對國內環境沒有信心。
大陸民間經濟創造了60%的國內生產總值、80%的社會就業、超過半數的稅收,以及46%的外貿出口。文章表示,私營企業投資減緩對經濟活動的各方面都造成影響,對於正處於下行趨勢中的中國經濟,可以說是雪上加霜。
大陸民間投資放緩的根源
胡少江認為,大陸私營企業在國內投資放緩的原因之一是大陸的投資回報率低。由於多年來大陸產能過剩嚴重,導致市場供大於求、投資收益下降,致使私營企業主不願把資金投向國內。
數據顯示,大陸投資回報率從1993年的15.67%到2000年左右降至8%到10%,2012年降至2.7%。
《世界經濟》2010年發表文章《投資回報率對投資率的影響》中表示,資本回報率與投資率高度相關,並且兩者呈正比。文章作者通過分析發現,資本回報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經濟狀況和技術水平的影響。
曾有多位經濟學家表示,大陸從1980年代末(江澤民執政之初)大規模印鈔、過度依賴信貸投資,但是為了追求短期增長,大量資金沒有用於發展實體經濟、研發技術等,而是流入了房地產市場和股市,逐漸導致如今的產能過剩、實體經濟衰退。
文章同時提到,大陸曾經出現過短期投資回報率高的情況,但實際情況是,那種所謂的投資回報率是一段時間內以廉價為代價的,這也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和破壞。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國際廣泛批評中國存在製造業產品向海外廉價傾銷的惡意競爭現象。大陸很多國有企業依靠大幅降價出售產品,甚至產品售價低於成本,嚴重干擾了市場價格。
另外,由於技術水平長期停滯,大陸製造業一直以低端產品為主,大陸商界人士普遍承認「中國製造」的產品在國際被認為是低端、質量低劣。
對於大陸私營企業減少國內投資的另一個原因,胡少江認為是私營企業主對自己的財產沒有安全感。大陸經濟學家張維迎表示,在中國,個人的產權得不到有效的保護,投資者不確定投資後的收益最終能否歸自己所有、投資後是否又隨便改變規則破壞產權。
再有,大陸私營企業幾十年面臨的一個問題是融資難。
經濟學家喬治‧瑪格納斯(George Magnus)曾在《金融時報》發表文章表示,中國很多民營企業信貸緊張,相比之下,國有企業獲得了較多貸款。
大陸的國有企業是由政府(中共)控制、資產完全歸政府(中共)所有的組織結構。經濟學家高西慶曾經表示,目前大陸正在進行供給側改革,其中去產能是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大陸的國有企業利益集團是一大難題。
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共央行新增貸款4.61萬億元人民幣,但是小額貸款公司的貸款數額減少。小額貸款公司發放貸款的對象主要是中小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戶等,今年第一季度的貸款額減少了23億元,同比減少11.1%。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