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恆:涼山學童攀崖 彝族民空懸的人權保障

人氣 420

【大紀元2016年05月31日訊】最近,大陸有關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支爾莫鄉阿土勒爾村,15名6—15歲學童徒手攀爬峭壁上學的報導,再一次引起人們對涼山彝族貧困問題的關注。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國彝族最大的聚居區,面積約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450萬,其中彝族人佔全州總人口的43.7%。

大涼山資源富集,是有名的攀西「聚寶盆」。「天上鷹飛過,地上長出詩 」。高寒山區,以酒取暖;原始耕作,樸實樂觀。彝族人民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曾創造出歌舞、象形字、星相、曆法等獨特的民族文化。

21世紀世界步入電子時代,阿土勒爾村的孩子們卻背著書包,用生命攀緣17條藤梯,上下海拔1400米懸崖峭壁往返於學校和「懸崖村 」的家。巨大的安全隱患、對照城市令人震驚的貧富差距使人們不禁要問:路呢?窮到何種程度使修一條公路這麼難?據悉,這條路上不知摔死、摔傷過多少人,村民最大的願望就是修一條安全的路。

5月24新京報以《懸崖上的村莊》為題,報導了涼山學童攀爬懸崖一事後,當晚,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林書成「 緊急表示 」:「 先施工一條鋼筋結構梯道,解決群眾出行安全問題,接下來馬上組織論證徹底解決方案。有可能的話,還要給孩子們添置一些防滑手套或護具 」。

先不說鋼筋梯道和防滑器具,無非也就是權宜之計。更何況州委書記的言外之意, 「徹底解決方案 」還沒經過「論證」程序,也就是遙遙無期。資料顯示,打通懸崖村和外界連接的公路,大約需要5、6千萬人民幣。縣里分別在2004年和2009年規劃過修路問題,但要求村裡自籌50%的資金來修路,村民出不起錢,於是修路之事就一再擱淺。

修路本屬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務範疇,是財政應盡的責任與義務。要求貧困村民集資3千萬修路簡直是天方夜譚。阿土勒爾村是「精準扶貧」對象,遠未達到脫貧,青壯年大多到外鄉打工,剩下的村民就靠攀著古藤下山,背著自產的花椒、核桃到鎮上去換日用品和一點現金生活。這樣的條件何時能籌資修路?

據瞭解,涼山州所轄17個縣市中,11個彝族聚居的縣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當地直到2009年才勉強普及9年義務教育,師資力量尚差。而涼山州政府表示從2007年至2012年已累計投入276.5億元改善民生,各界愛心慈善人士也曾慷慨解囊。涼山州教育局的數據更顯示,涼山州教育投入連年遞增,2013年達到70.8406億元。人們不禁再問:錢呢?這麼多錢還不夠修一條路?這些錢怎樣用於扶貧的?「與世隔絕」的村子怎麼還沒解決最基本的安全出入問題?人們最直接的感受是,學童攀崖的現實和泛濫的政府形象工程形成的強烈反差。

那麼錢到底去哪裡了呢?網上一篇自稱「一名涼山彝族對新京報報導感想」的文章列舉了一份「2015年至今涼山州貪污腐敗的縣級以上官員名單的不完全統計」。統計顯示:不到兩年涼山縣級以上因貪污受賄、違法違紀落馬官員多達50多人,包括縣長、環保局局長、人大常委副主任、教育局副局長、政協副主席等等等等……文章還披露,涼山州鄉鎮、村幹部更是大肆貪污。扶貧資金層層被挪用,剋扣貪污,人民拿到手的少的可憐。

這篇來自民間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解答了人們的疑問,涼山州資源、水能豐富,礦產被譽為「中國的烏拉爾」,為什麼貧困卻如此集中體現在彝族聚居地上。原來,中共官僚體制的不作為、腐敗、懶政在這裡體現的灕淋盡致。窮,不是彝族人天生的,而是中共強加的結果。

彝族,源於漢史記載中的「西南夷」,古代彝族自稱「尼」,漢文記載多稱「夷」。中共篡政之後,將「夷」改為「彝」,意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絲」、有吃有穿,「夷族」便被改為「彝族」。這說明中共對彝族等少數民族有過「幸福」承諾,事實卻證明是欺騙。

聯合國對貧困的根源解釋為:「貧困是機會和權利不平等的結果,是社會缺乏公平和正義的表現」。彝族做為少數民族,首先有保留民族風俗、信仰的權利。

事實證明,中共統治下的少數民族不是被迫喪失掉獨特的文化根基,就是因抗爭而招致殘酷的鎮壓。彝族也不例外,在「 黨的關懷」的幌子下,彝族人的語言、文字多年來被同化,特別是古老的對「大神天菩薩」的宗教信仰被壓制,失去了民族的根和精神支柱的人,萎靡不振,反被扣上「 懶而不思進取」的帽子。城市勞動力市場上,因歧視,彝族人沒人雇傭,一批農村彝族青少年無從生計,參與犯罪和吸毒,染上愛滋病。近年,社會上對彝族人的偏見由來於此。

中共對涼山州的開發掠奪也是觸目驚心。涼山其實是中國自然資源和水利資源最富集的地方。網上有彝族學者披露,近年來,中共政府逐漸砍光原始森林,阻斷河流,破壞山體,只剩下污染了的空氣和水。

反貧困,保障人權是建立在人權平等,信仰自由的基礎上的。涼山學童攀崖求學的境遇,是中國貧富階層斷裂,發展不平衡的縮影,更是一幅中共對少數民族欺壓、掠奪、歧視的具體畫面。結束中共暴政,各族人民才有人權保障。#

責任編輯:莆山

相關新聞
福建省農民教育支出十年漲了十倍
大陸家庭子女教育支出負擔沉重
一個農民的清單:年收入7千教育支出6千
兩會代表炮轟財政部教育支出比重下降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