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彭文正:說是常識太謙虛 不是常識太沉重

--關於中國的100個常識(新版)

人氣 919

【大紀元2016年05月29日訊】從「孔子為何打不倒?」、「漢唐盛世,為何不能持久?」到「孫中山算不算得上國父?」、「蔣介石,為何兩岸評價不一?」、「毛澤東,是偉人還是暴君?」;從「台灣人為何矢志獨立?」、「中國人為何談獨色變?」到「釣魚島爭端從何而來?」、「誰篡改了歷史教科書」;從「中國夢究竟是什麼夢?」、「人權和主權哪一個更高?」到「為什麼說中共必然覆亡?」

其中,作者還揭穿諸如「共產黨養活了十三億人」等假相,解說「為什麼中共統治能夠維持至今」等迷思。這本「傾斜的天安門--關於中國的100個常識」,有稜有角,有血有肉,有愛有恨,唯一沒有的是矯情。

破空兄素來對國際情勢觀察入微,也以戳破中國共產黨假象為職志;敬佩之餘,也常自忖,即使生長在號稱「民主自由」的台灣,解嚴之後,政府轄制自由民主的暴行還是屢見不鮮。從太陽花學運、反課綱運動,到憲兵進入平民百姓家搜查,在在顯示,民主理念像天使,政客私慾像惡魔,常常正不勝邪。

台灣媒體基於商業考量,針砭時弊多所顧忌;對照破空兄過去身處的環境,險惡程度雖遠不能及,但不信公義喚不回的吶喊,卻是「共看民主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台灣常以最自由民主的華人社會自居,但卻仍有一小撮人對中共政權存有不切實際的幻想;這樣的想像,背後除了些許的大中國思想和民族情懷之外,大部分其實是經濟與私慾的考量。這樣的情結與意識,推波助瀾成為當權者擴展勢力的養分,也是台灣民主改革裹足不前的絆腳石。

台灣還能引以為傲的,也許還剩下願意不斷追求真相和發夢爆料的鄉民清流,以及碩果僅存的幾個媒體人,不怕被告、不畏權勢、不受關說地繼續扒糞,口誅筆伐戳破權力打造的假象,讓台灣在轉型正義未完成以前,還能呼吸一兩口自由公平的空氣。

在我寫這篇推薦序的同時,台灣總統還是馬英九,而他所要追求的歷史定位,竟然是一個奧斯卡頒獎典禮式的「馬習會」,和一廂情願不著邊際的諾貝爾和平獎。

歷史不是國民黨說了算,更不是共產黨說了算。過去,我們被毛澤東、蔣介石洗腦,今天繼續被習近平、馬英九馴化。要釐清還原史實,不只是為了公平正義,更是為了維護下一代瞭解真相的權利。「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就像一面鏡子,錯誤要被改正,真理要被彰顯,而不是讓不同意見的人「被自首」。

傾斜的天安門,就是傾斜的中國形象。透過破空兄每個章節、每個字句,我嘗試著揣摩他走筆時糾結的心情和時空的滄桑倒影。這本書分享一種不媚俗的中國觀點,時而書空咄咄,時而擲地有聲。對中國近代史有興趣的碩學鴻儒而言,你會覺得滄海遺珠;關心中國民主改革的仁人志士,你會覺得相見恨晚;常嘆黑夜漫漫的人權鬥士,你會看到一線曙光;對台灣人而言,這本「拆解中國」的好書,讓你「不憂、不惑、不懼」。

(作者為台灣壹電視正晶限時批主持人、前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所長、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博士)

──摘選自《傾斜的天安門》

博大出版,郵購信息請詳閱。()

責任編輯:南風

相關新聞
廖祖笙:共產黨是個餓飯黨
廖祖笙:朝中無人的共產黨
內控分子——被共產黨內部嚴密控制的人群!
陳破空:想到潘恩的《常識》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