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5月2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5月16日到20日的一週時間內,在4家被審核的申請首次公開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簡稱IPO)的企業中有3家被否決。業界人士分析,從證監會近期的一些監管措施,到此次收緊IPO申請,可見當局對股市的監管思路已經很明確。
最近IPO申請被否決的公司中大部分都涉及信息披露不完整,需要進一步補充,比如專利技術、經銷商、是否存在商業賄賂等問題。
據悉,今年2月19日新任中共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上任後,證監會先後收緊了借殼上市、跨界定增、保本基金申報,以及對基金子公司的監管,市場預計當局的監管開始收緊。
5月份監管層的一系列收緊措施
今年5月初有消息說,證監會將暫緩在海外上市的中國概念股(中概股)企業回到國內上市。有分析表示,中概股想在大陸上市,很多是想借殼上市,炒殼資源,而殼資源這類公司普遍是虧損的國有企業,投資這類股票風險很大。
5月中旬有消息傳出,當局將禁止上市公司為投資互聯網金融、網絡遊戲、影視、虛擬現實(VR)這四個行業而進行的跨界定增融資,收緊這四個行業的併購重組和再融資門檻。上海某國資PE副總裁表示,當局希望以此把資金從虛擬產業趕向實體經濟。
5月13日證監會表示,對於買斷式擔保和連帶責任擔保兩種方式的保本基金產品,前者由基金公司合理測算風險承受能力,可正常申請註冊;後者要由基金公司提前做好壓力測試。
業內人士認為,申請保本基金的基金公司需要做壓力測試,甚至需要等證監會對制度作出調整後才會接受新的材料。證監會對於收緊保本基金申請的解釋是,最終一旦出現風險,將可能使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受到損失,甚至危及基金公司體系。
5月20日有消息說,證監會將修訂對基金子公司的相關監管規定,提高註冊門檻。這一消息也得到了證監會新聞發言人的證實。
監管思路逐漸明確
有分析認為,今年2月19日劉士余接替肖鋼任職中共證監會主席以後,當局對股市的監管思路逐漸明確。
劉士余上任3個月以來,證監會共召開了13次新聞發布會,每次都發布對證券市場違法違規案件的處罰決定,其密集程度是之前很少見的。
近日被業界普遍認為代表高層想法的「權威人士」在接受官媒採訪時,也多次提到大陸股市的情況。
他同樣提到股市應該「加強市場監管,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嚴厲打擊內幕交易、股價操縱等行為。」
他認為,今年年初發生的股市震盪,不能簡單的理解成投機行為所致,也反映出大陸金融市場內在的脆弱性,大陸金融市場高風險的源頭是高槓桿,高槓桿將使包括股市在內的各個領域的風險上升。
澳洲最大的銀行集團麥格理銀行曾在報告中表示,中國股市的真實槓桿率是8.3%,而台灣、日本和美國的股市槓桿率分別為1.4%、0.8%和2.5%。
中國股市槓桿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股中有大量的國企股,導致中國股市流通市值僅占總市值的40%,而台灣、日本和美國分別為65%、75%和94%。據悉,中國股市在1990年代創建時,有一半以上是中共控制股權的國企股。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