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芳:台灣在東協的優勢 可能只有5年
【大紀元2016年05月17日訊】(中央社台北17日電)總統府準新南向辦公室主任黃志芳今天說,新南向政策核心理念是希望把東協變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台灣優勢可能只有5年的時間,「若不把握,我們在東協也沒什麼優勢可言」。
黃志芳今天出席「實踐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台灣全方位人才培育論壇」。
黃志芳透露,他本身曾當過一陣子的東南亞台商,過去學了半年多的越南話。
他指出,新南向政策的核心理念是希望把東協變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因為打開地圖一看,相對於其他國家,如果還有優勢的話,那就是在東協,「但這個優勢可能只有5年的時間」;東協進步快速,「若不把握這5年,我們在東協也沒有什麼優勢可言」,這是提出新南向政策的時空背景。
黃志芳說,2300萬的內需市場小,一定要走向國際,最具競爭優勢的地方在東協南亞,「我們的設定是把東協當做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要達到此目標,要有足夠人才,幫忙打開、連結這個市場。
他說,新南向政策是一個以人為核心的對外經濟戰略,這與過去的南向政策不一樣;過去重的是投資、經貿數字,新的南向政策重的是人才培養、雙向的交流為核心的經貿戰略;新的南向政策,不只是台灣要去東協南亞,也希望他們的人來、他們的觀光客來台灣、也來投資台灣。
黃志芳說,將來會整理各縣市可投資項目,與東協南亞國家接洽時,不但是以台灣可去投資的項目做籌碼,藉用這些籌碼,也希望他們來台灣投資未來新興產業;台灣有很多優勢,例如生技、精密機械產業,若進一步與東協連結,東協廣大的內需市場,絕對是業者游刃有餘的地方。
另外,黃志芳也提到,在越南有6400家台灣企業,每年為越南創造好幾百萬工作機會,但這6400家台商企業在越南為了節省成本用了8萬個大陸幹部。
黃志芳說,2年前的排華事件,最後變成台商受害最慘;就有台商總會會長跟他講,若這6400家台商,1年提供1個名額培養台灣大學學生,1年就有6400個名額,因為東南亞台商也面臨接班人、幹部不足等問題。
他說,將來希望從政府到學界,一起加強對東協國家的研究,這是南向政策成功的基礎,將來希望培養更多的雙向的人才;「人才的培養是我們打通與東協南亞國家的任督二脈」,只要人到位了,產業問題都解決。
黃志芳說,大家可能覺得台灣經濟像今天天氣一樣悶悶、暗暗,但對新政府來講這是最大挑戰也是最好的機遇。
另外,準外交部政務次長吳志中也出席這場論壇,他說,新政府的南向政策可以帶來新的希望、新的未來、新的想像,他對這個抱有很大的期望,也希望年輕人朝南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