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焦煤交易費漲24倍 大陸黑色系期貨暴跌

人氣 2624

【大紀元2016年04月28日訊】(大紀元記者李凡綜合報導)近期,大陸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火爆,當局密集發布調控措施,焦炭、焦煤交易手續費8天漲24倍。4月27日,五大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貨降溫,佔據了商品期貨市場跌幅榜的前五位。專家警告,大陸商品期貨被亂炒,是去年股災翻版;若任由這種炒作繼續下去,結果也同2015年股市那樣慘然收場。

焦炭焦煤交易手續費8天漲24倍

4月27日,大連商品交易所(大商所)宣布,自28日起,曾因瘋漲而被稱「絕代雙焦」的焦炭和焦煤品種,交易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3.6,調整為成交金額的萬分之7.2。

就在26日,大商所宣布,自27日起,焦炭和焦煤品種手續費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1.8調整為萬分之3.6;鐵礦石品種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1.8調整為萬分之3;聚丙烯品種手續費標準由成交金額的萬分之1.8調整為萬分之2.4。

4月20日,大連商品交易所本月來首次上調焦煤、焦炭的交易手續費,從萬分之0.3的減半優惠,恢復到萬分之0.6的正常水平。兩天之後,大商所在4月22日再次上調焦炭、焦煤的手續費,而且一下漲了3倍,變為萬分之1.8。

大商所在短短8天內,將焦煤、焦炭的手續費從萬分之0.3,進行4次加碼,到現在的萬分之7.2,漲了整整24倍。

4月26日,大商所新聞發言人表示,此調整旨在進一步強化監管、遏制部分品種過度投機交易趨勢,防範風險。

業內人士表示,交易手續費連番上調,而且幅度相當大,對交易成本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

五大黑色系大宗商品期貨降溫

與此同時,中國期貨業協會也在4月27日下發了《關於近期加強風險防範和投資者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指,近期期貨市場波動較大,投資者開戶數量增長較快,各期貨公司及其子公司等期貨經營機構要切實履行中介機構的責任和義務,切實做好風險防範工作,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維護期貨市場平穩運行。

此前,4月1日至25日,大陸三大期貨交易所密集發布了12項調控措施,降溫大宗商品炒作。

在連番調控之下,商品期貨終於有所降溫。

截至4月27日日盤收市間,黑色系商品期貨價格紛紛暴跌。焦煤、焦炭主力期貨合約價格分別跌停、跌4.86%。鐵礦石盤中被牢牢封死在跌停板上,直到尾盤時間才打開,全日重挫5.44%。熱軋卷板和螺紋鋼同樣戰況慘烈,分別下跌4.64%和3.70%。

這五大黑色系大宗商品的代表品類,佔據了4月27日商品期貨市場跌幅榜的前五個席位。

經歷調整之後,目前焦煤、焦炭現貨貼水,鐵礦石在連續兩日大跌後期貨貼水,前期漲勢迅猛的螺紋鋼期貨合約價格仍然比現貨低,呈期貨貼水擴大之勢。在某一特定地點和特定時間內,某一特定商品的期貨價格低於現貨價格稱為期貨貼水。

據財新網報導,南華期貨研究所所長朱斌表示,交易所出台的措施主要是增加了投資者交易成本,降低換手率和成交量,在商品市場上漲過程中,這些政策的出台勢必給市場一種遏制多頭的感覺,所以前期獲利的多頭平倉瞭解的願望非常強烈,此時多頭天然的轉換成空頭,市場出現回調。

近期,大陸商品期貨市場火爆,主要是以「黑色系」商品(即螺紋鋼、煤炭、鐵礦石、鋼材及等顏色屬黑色的大宗商品)漲幅最為驚人。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主力和熱軋卷板主力合約按周大漲超過14%,大連商品交易所的焦炭、焦煤按周亦分別飆升20%和11%,鄭州棉花期貨價格則急急升約14%。

專家解讀期貨市場被炒作內幕:去年股災翻版

青島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易憲容4月27日在香港經濟日報撰文分析稱,去年有股市的暴漲暴跌、人民幣匯率波動所引發的大量資金外逃、互聯網金融網貸公司成片倒下等。今年則先是一線城市房價的瘋狂,然後蔓延到二線城市。而當市場看到政府要遏制這種房地產價格瘋狂,資金又開始流向商品期貨市場。

文章稱,目前中國市場有近30萬億的資金在大規模快速流動,只要哪裏有炒作之星火,就會立即流向哪裏。當前中國商品期貨市場的情況就是如此。而這種炒作最後的結果就是2015年中國股市那樣的慘然收場。先是短時間內價格暴漲,暴漲到極致後,結果就是暴跌。

文章還表示,有分析認為,當前黑色系商品價格暴漲,主要在於國內樓市升溫和基建投資項目啟動,這必然會帶動與房地產及基礎建設相關的上游企業的需求;這種分析看上去是條條是道,但是實際上是替這些商品炒作找藉口。對商品期貨市場相關的企業及行業來說,產能嚴重過剩早就是不爭之事實。這些企業與行業現有的產能都無法消化,如何可增加產量來滿足新需求?如果實體經濟好轉先是股市反映,但滬深300指數上個星期按周下跌了3%。還有,進入股市的風險也比進入商品期貨的風險要低。

文章認為,無論是把房價炒作到瘋狂上漲,還是商品期貨價格飆升,其主要資金基本上都是來自銀行、金融市場的融資。這完全是中國式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結果。試想,不少炒作者連首付都不願意出,都得從金融市場融資,豈能說今年以來新的一波房地產、債券及商品期貨等炒作潮的資金是來自居民,或居民沒有投資渠道才去炒房、炒商品期貨?

文章警告,對於中國這種不成熟、不完善的金融市場來說,各種衍生工具的引入,無論是商品期貨還是股指期貨,對金融市場正面作用不大,反之負向影響則會十分嚴重。因為,這些工具隨時成為少數炒作者完全牟利的工具。最近商品期貨價格暴漲,就是最好的明證。當前大陸商品期貨這樣炒作下去,其結果也是2015年股市那樣慘然收場,沒有第二條路了。

4月24日,財經傳媒人劉曉博撰文分析稱,期貨市場歷來投機色彩比股市更重,所以暴漲之後必然是暴跌,這是無法避免的。近期,從三大交易所到監管部門,再到行業協會,都對商品市場的過熱發出了警告。此外,美元第二次加息臨近,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已經轉向(寬鬆見頂)。在這些背景下,期貨市場的瘋狂將進入尾聲。這個市場最殘酷的時候即將到來,一批投資者注定成為被人收割的韭菜。

責任編輯:孫芸

相關新聞
六個月內三次A股股災背後的政治絞殺
涉嫌去年股災做空A股 中信證券6高管離職
朱鎔基前秘書「大尺度」解碼去年股災原因
陳思敏:2015年A股股災禍首呼之欲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