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聞】中國正在淘汰5種企業 涉及80%公司

人氣 12765

【大紀元2016年04月26日訊】日前,大陸微信圈熱傳帖文《中國正在淘汰5種企業 涉及80%的公司》。該帖文被各大媒體轉載。帖文稱,隨著互聯網與智能工業的技術革新,中國的社會結構正在被推倒重建,所以很多傳統企業步履維艱、日薄西山。這些公司主要包括以下五種:

1、服務型公司

凡是依靠員工的技能服務於客戶,並以此獲取佣金的公司都可以稱為服務公司。比如廣告公司、諮詢公司、設計公司、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代運營公司、出租車公司等等。

文章以廣告公司為例解釋說,傳統廣告公司之所以必定消失,並不是因為今後不需要做廣告了,而是需要做廣告的人太多了,但是傳統廣告公司遠遠無法滿足這種高增長的需求。

傳統廣告公司提供的服務包括創意、方案、設計、媒介採購等等,僱傭了一批善於做設計、文案、方案的人員,然後依靠創意和價格優勢去接廣告主的訂單,這種商業模式在「後互聯網時代」已經不再成立。

首先,公司的這些人正在被互聯網解脫出來,不再需要依托某一個公司,只需要到任務平台去認領廣告主的任務。今後的廣告不再只是利依靠創意表達,更多是依賴互聯網技術實現的。移動互聯網會滿足廣告的區域化、個性化、小規模投放,這是中小企業發展的好時機,只要有好的產品和服務,就不用再擔心不知道怎麼做廣告、或者做不起廣告的問題。

當廣告公司、諮詢公司、設計公司、會計事務所、律師事務所、出租車公司等服務性企業消失的同時,獨立策劃人、戰略顧問、設計師、會計師、稅務師、律師、文案、司機也紛紛獲得了解放,「公司+僱員」的商業模式正在向「平台+個人」模式轉變,服務性公司將消失,服務性的個人將大量出現,他們將成為獨立經濟個體。

2、差價型公司

利用「價格差價」賺錢的公司曾經在中國大量興起,比如最早的倒爺,以及後來出現的代購、外貿、批發、經銷等等,傳統商業邏輯其實就是如何製造差價。但是這種「賺差價思維」也非常深刻的影響了中國人,他讓很多人一直把精力放在在尋找差價上,而不是如何創造上,以至於現在還是很多人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電子商務已經打通了消費者到工廠的所有環節,任何一個客戶都可以直接點擊商家店舖去採購。互聯網正在倒逼這些差價型公司另謀出路。現在商業的核心已經從「買賣」轉移到了「創造」上。

「價格優勢」絕不是今後商業的核心優勢。無論淘寶商家價格戰,還是傳統工廠的低價競爭,都已經充分說明:「價格優勢」是一條不歸路,只能讓中國越陷越深。

3、中介型公司

有「價格差價」就有「信息差價」。凡是以賣方市場為資源,向買方市場收取中介費公司都是中介公司,比如房產中介、婚姻中介、獵頭公司、勞務公司、家教公司、旅行社等等。

與「差價型公司」不同的是,中介型公司不需要買進和賣出,只需要提供給信息就可以收取佣金。在傳統年代,大家都需要到市場上尋求信息,而現在互聯網已經可以將所有信息呈現到人們面前,而且進行高效對接。

以房產中介為例,在過去一套房對應一個經紀人,租客為了租一套房可能要和十幾個經紀人打交道。如今,租客在APP內選好了幾套房,然後由一個經紀人全程帶看。看房流程從中介導向轉為了用戶導向。

當傳統房產中介的「勢力範圍」被APP分分鐘瓦解之後,傳統中介公司不得不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發揮線下公關的優勢,重點培養「經紀人」。經紀人到一定程度,完全可以自立門戶,自己去拉業務,它不再需要依托某個房產中介公司,只需要依托某信息平台即可。

中介公司正在讓位於經紀人,經紀人依托於平台。這跟前面講的「公司+僱員」模式向「平台+個人」模式過度不謀而合。

4、各級經銷商

以前從工廠到消費者之間是一道長長的供應鏈,中間還間隔著到研發、營銷等環節,工廠和消費者之間是「弱關係」互動,而且工廠生產了甚麼,消費者就得買甚麼。

而今後消費者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同工廠建立「強互動」關係,現在手機端誕生了很多定制化的APP、比如服裝定制、家居產品定制等等,消費者需要產品時可以先在這些平台上下單,平台會根據工廠的定位和能力分配訂單,而工廠接到訂單時再生產,生產出來之後在有物流系統運送到消費者手裡,這樣以來工廠免去了庫存,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也得到了滿足。

今後這種定制化的平台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細分。一方面供應鏈被逆向打通了,另一方面供應鏈從原來的狹長的形狀向扁平化轉變,工廠和消費者直接在平台上完成交易。

今後的產品會做到線上與線下同價、全國各地統一價。所以無論是總經銷、省級經銷商,還是縣市級經銷商,都沒有存在的價值。但這並不意味著經銷商們今後一定得失業,他們可以向售後服務的模式轉型,就是說經銷商可以變成品牌的售後網點。

5、代加工工廠

沒有自主品牌、依靠代加工賺錢的工廠,依靠的是廉價勞動力、無休止的加班以及低價競爭。

如今中國經濟這些廉價的因素都已經不存在,從2015年開始,這些工廠已經相繼開始倒閉,無數工人提前回家過年。這是一個很大的群體,中國製造業的從業者數量遠遠超過上面這四個群體,完全可以引發一場社會動盪,但是革命已經正在發生,產生的破壞不可避免。

代加工工廠要想破局,最起碼必須做到下面兩點:1、同消費者建立聯繫。必須直達終端客戶,如果一家工廠連自己服務的消費者是誰都不知道,只能做代加工,隨時都可以被替換掉。2、柔性生產。即小批量、短週期、個性化的生產,當跟消費者建立聯繫之後,就需要以消費者的意志進行生產。

責任編輯:姜曉

相關新聞
擔心中國企業倒閉 外資債權人嚇出冷汗
社科院報告:中國4成中小企業倒閉
澳統計局:金融危機導致近63萬澳企業倒閉
產業鏈緊張  珠三角企業倒閉潮蔓延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