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4月03日訊】據調查結果,儘管人們感覺自由運用時間從事P2P(個人對個人)服務平臺的「零工經濟」(gig economy)模式正引領潮流,優步(Uber)司機或者Airbnb房東無處不在,但除了這幾家耳熟能詳的公司,真正成功賺錢的平臺寥寥無幾。
《華爾街日報》報導稱,很多美國人雖然有過零工經濟平臺的經驗,但其中的大多數只是短暫體驗一下而已,並不作為持續的收入來源,或是過一段時間就放棄了。
據該報導,摩根大通對100萬客戶隨機調研結果顯示,近3年半僅有1%美國成年人從線上平臺上賺錢,而且大部分集中在Airbnb、Etsy和Uber上面。而且,他們基本是提供房屋出租或售賣產品,而非直接出售自己的勞動力。後者的比例還不足0.4%。
普林斯頓大學教授Alan Krueger和哈佛教授Lawrence Katz也做了類似調研。他們估計,Uber是典型的零工經濟類龍頭,提供的工作佔這個新興產業的三分之二。
實際上,當Uber開始大熱起來,活躍的司機越多,這個品牌傳播的也就越廣泛,在搜索引擎上被搜索的次數就會激增。
高調擴張背後:猛燒投資人錢
文章指稱,迄今已問世7年的Uber目前累計融資超過100億美元,全球估值高達625億美元,Uber中國估值也達到80億美元。
即便如此,Uber仍處於大量「燒錢」階段,尚不清楚它總體上是否開始給風險投資人帶來利潤。該公司首席執行官Travis Kalanick 在剛剛過去的博鰲論壇上表示,過去6個月,「Uber在數百個城市都實現了盈利。」
不過,Kalanick曾稱,Uber每年在中國虧損10億美元。他表示,預計中國在兩年內實現盈利。
由於Airbnb並未對外公布財務數據,因此難以確認其是否已經度過了燒錢階段,轉向盈利。該公司在最近完成的一輪融資中,估值高達250億美元。
資深風險投資家Chamath Palihapitiya對這個科技初創行業的評價是:大多數這類創業公司的基礎並不好,而且經營不善,一開始就不應該投資。它們之所以得到投資,是因為掌握資金的人相信,它們中間有可能產生下一個Facebook或Google。因為它們當初進入搜索服務和社交網絡市場時也不被看好。◇
責任編輯:蔡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