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的藝術 如何讓人覺得舒服?

明月

人氣 26468
標籤: , ,

【大紀元2016年04月18日訊】說話是一門藝術。冷嘲熱諷、尖酸刻薄的話讓人反感;阿諛奉承、獻媚討好的話讓人覺得很沒品;好為人師、頤指氣使的話讓人厭煩;關懷體貼、善解人意的話則會讓人覺得貼心。說話掌握得好讓人如沐春風,控制得不好使人感覺如芒在背。說話拐彎抹角固然不好,但太過直接有時也會傷人。

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希望聽到別人說些讓自己不舒服的話,那麼我們說話也應該尊重他人。說話「讓人舒服」與「不真」或「虛偽」是兩碼事。既然與人溝通,就要用別人能夠接受的方式去表達,才能讓人理解你的意思,或接受你的建議。與人說話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避免使用「以上對下」的口吻跟他人說話

當我們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跟別人說話時,對方肯定心裡不舒服。如果你是上司,對下屬動不動就大聲訓斥,他雖然表面唯唯諾諾,心裡一定很反感,因為你傷了他的自尊心。如果大家地位平等,你卻總好用「指導別人」的語氣跟人說話,人家會覺得「你以為自己很厲害啊?」

即使是讚揚的話,也不能見人就說。當別人認為你的地位比他高時,你說「好棒喔」、「不錯喔」、「做得很好」等,別人會覺得很開心,會認為那是鼓勵和肯定。但是如果對方覺得自己的地位跟你平等,你卻用這種「以上對下」的「鼓勵」語句,就會讓人產生一種「不舒服」的感覺。

當對方不想聽你講的時候,請不要多嘴

當別人向你求助或想聽取你的建議的時候,才是你開口的時機。千萬不要以為「主動去忠言逆耳」會對別人是一種幫助。當對方不想聽的時候,你即使講了他也聽不進去,有時候還會造成反效果,讓人覺得你自大,或者是在同情他。個人管個人的事,自以為是的幫忙有時會弄巧反拙。

用比喻的方式,讓對方換位元思考

當別人主動問你他的缺點時,最好的回答方式並不是直接給他點出來,而是盡量讓他用第三者的方式來看待自己。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用比喻,在闡述同一個道理的故事時,把主角的焦點轉換到別的角色上面,讓對方先把壓力從自己身上抽離,就比較容易客觀思考。假如對方的缺點是「很驕傲」,你可以說一個故事,套用同樣的狀況,讓對方感受看看換成是自己,是否也會很不舒服。第二種是用問句引導,利用「你認為…你會…」的語句,讓他自己去套入狀況,來發現自己的問題。

避免用指責的方式說話

「你怎麼會這樣?」「你為什麼不想後果?」「你難道不知道…會…嗎?」聽到指責的話,誰都會反感,即使你講得再有道理,聽起來都不舒服。與其直接責備,不如先瞭解對方的動機。你可以這樣問:「你會想要那麼做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之前…,所以…?」「哦!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但別人可能不會這麼想」。這樣既能讓對方發現並改正自己的錯誤,也不會造成太大的心理負擔。

考慮對方的感受

「好話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說話不能太隨意,有時一句無心的話都能傷人,而那些惡意傷人的話就更要不得了。有時不經意說錯了話,要及時道歉,不然輕則傷感情,重則遭致報復。開玩笑雖然能製造氣氛,但也要注意分寸,更要注意對象,不是每個人都開得起玩笑的。

那些道聼塗説、搬弄是非的話千萬別講,第一會傷人,第二有損自己的形象。你在別人面前說第三者的壞話,別人就會想:那你是不是也會在別人面前說我的壞話?

說話不要太主觀,也不要輕易評論人。每次說話前的幾秒鐘,都是你練習「換位思考」的最佳時機,先想想如果自己聽到這句話會有什麼感受。

不要問一些不該問的問題

有些人很八卦,一見面就問人家的年齡、薪金、家庭狀況等,讓人感覺很冒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隱私,人與人之間需要安全距離。不要過分好奇地去問一些不該問的問題,有些事不知道比知道了好。

希望大家說話時都能考慮到別人,使自己成為一個他人願意親近,令人感覺舒服的人。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英自閉女童3年不說話  為吃吐司終於開口
猜一猜 美國哪個州的人說話最快?
「二胡演奏家彷彿讓二胡自己說話了」
美4歲女童看牙醫後 不會說話走路了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