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3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近日,中共央行高層一週內三度公開談金融改革,稱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還在研究中,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只是方案之一。
據大陸澎湃新聞網3月4日報導,中共央行高層一週來密集對金融監管體系改革發聲。4日,央行副行長易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還在研究中,現在處在廣泛聽取意見階段,哪種方案可能性最大目前還不知道。
易綱同時表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一要考慮在應對金融危機中能否堅強有力地形成協調,儘快地做出決定;二要考慮監管成本、信息集中,能否形成最好的激勵機制;三要考慮宏觀審慎,新的監管體制如何應對銀行、證券、保險、信託進一步的融合。
另據《中國日報》報導,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4日也回應,設立「超級金融監管機構」只是其中一個方案,還存在其它方案,相關部門仍在研究中。
報導稱,從央行行長周小川2月26日談到金融監管體制算起,央行高層已經在一週內三度公開表態。
2月26日,在G20期間舉行的央行記者會上,周小川表示,中國的金融監管體制在危機中也有一些令人不滿意的表現,特別是2015年中國金融市場出現的一些動盪,促使他們反思金融監管體制需要做出調整。
在中共「兩會」期間,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成為不少全國政協委員的討論重點。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海南)發展改革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在提案中建議,整合銀監會、保監會和證監會的職能,組建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條塊結合」的金融監管新體制。
全國政協委員、交銀施羅德基金副總經理謝衛在提案中則認為,單純的中央層面監管機構的組織架構調整顯然不夠,即使成立了超級央行,其與財政部、發改委之間的監管架構安排又會成為新的問題。
大陸金融監管改革 業界高層現兩種聲音
據澎湃新聞網去年11月22日報導,近年來,金融業分業監管顯得力不從心。6月中旬以來的股災暴露了中國金融業監管軟肋。
央行調統司司長盛松成曾撰文表示,目前金融業分業監管模式已無法適應混業經營的需要,很多短期資金成為國內游資,成為這一輪股市暴漲暴跌的重要助推力。
去年7月6日,大陸《財新週刊》第26期刊登財新網總編輯胡舒立題為《反思「槓桿牛」教訓》一文。文章談到6月股災的教訓時表示,今年以來,證監會對場外的資金槓桿沒有任何測度,對其監管升格亦明顯存在時滯,甚至為一時行情企穩而不惜放鬆監管尺度。
據澎湃新聞網上述報導稱,近來頻頻傳出「一行三會」合併的消息。關於未來的金融監管模式,業內主要有兩種聲音:一種是「一行三會」合併,成立金融監管局;另一種是由央行牽頭的監管協調機制。
最高層頻頻提及金融改革
去年6、7月間,大陸發生股災。據報,股災背後涉江澤民集團幾大家族包括劉雲山父子惡意做空。他們圖謀利用金融危機引發政治危機,對習近平進行「逼宮」。習近平當局救市時,金融界有「內鬼」阻擾。
去年7月,習近平當局開始高調查惡意做空股市。去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啟動第三輪巡視,31個巡視點中包括央行、證監會、銀監會、中信集團,以及五大國有商業銀行、上交所和深交所等21家金融單位。
去年11月,中共中央關於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提出,「改革並完善適應現代金融市場的金融監管框架。」
此後,習近平在對《建議》的說明中表示,近來頻繁顯露的局部風險,特別是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說明,現行監管框架不適應中國金融業發展。
去年11月9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上提到,要對現行金融監管體制進行改革。
去年12月18日至21日,習近平當局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會議強調2016年國企、財稅、金融、社保四大領域改革。
責任編輯:蔡致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