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3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李默迪綜合報導)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近日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將生產效率計算在內,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在近十年時間內快速增長,已經接近美國,主因是中國製造業生產效率增速慢。
據美國CNN網站報導,報告中提到中國勞動力成本以美元計算,僅比美國少4%,是印度的兩倍多,高於台灣、日本、印度和墨西哥。其中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僅為中國的30%多,日本僅為中國的70%到80%。
分析師Gregory Daco和Jeremy Leonard表示,中國勞動力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並非薪水增加多少,而是因為整體上生產效率的增長較慢,加上2005年後人民幣兌美元升值35%。而同一時期內,美國的生產效率大幅改善,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
美國波士頓諮詢集團(BCG)去年8月份的報告《全球製造業的經濟大挪移》顯示,在全球出口量最多的前25個國家中,以美國為基準(100),中國的製造成本指數是96。也就是說,一件產品在美國的製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國需要0.96美元。
同月,《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產業鏈大逆轉,中國紗廠登陸美國》提到,中國的紡紗業成本比美國高30%,而紡紗業只是中國製造業的一個縮影,中國製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
中國製造業生產效率增長慢
公開資料顯示,單位勞動力成本等於平均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效率的比例,勞動生產率的低下會導致單位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所以計算製造業付出的勞動力薪資成本需要結合勞動生產效率。
從2003年到2016年,美國的勞動效率增加了40%,英國增加了30%,德國增加了25%。中國和印度都增加了一倍,但是美國的生產效率仍然比這兩個國家高出80%到90%。
牛津經濟研究院的報告中表示,美國的製造業仍然在國際上最具競爭力,其優勢在於,擁有世界上最高的生產效率、勞動力市場靈活、能源成本低、穩定的監管環境和龐大的國內消費市場。
結合生產效率來看製造業成本,由於中國的生產效率增速慢,所以相對付出的人力成本就高。數據顯示,中國2004年按生產效率調整過的的製造業人力薪資成本是每小時4.35美元,到2015年是每小時12.47美元。而美國按生產效率調整過的製造業人力成本從2004年至今增長了不到30%,為每小時22.32美元。
中國製造業員工的實際收入很低
但是,中國製造業員工的人均實際收入卻很低。中共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稱,2014年中國製造業的大約工資水平比2013年高出大約10%,平均年薪為47,241元,如果按照每天工作8小時計算,平均時薪仍然僅為4.5美元。而美國連續六年以來的法定最低時薪是7.25美元。
廣東某電子企業的會計師表示,目前中國工人的月平均工作時間遠高於發達國家,甚至有的企業多出一倍。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2014年9月份美國製造業平均時薪為24.82美元;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9月份美國製造業每週平均工時為42小時。
今年2月份美國製造業每週平均工時為41.9小時,平均週薪為1,043.66美元。#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