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經濟正面臨4個超級大變臉

人氣 19886
標籤: ,

【大紀元2016年02月20日訊】2015年,中國經濟從夏天的股市暴跌到12月以來的人民幣貶值、從實體經濟下滑風險加大到資本外流引發不安,種種現象表明中國經濟面臨嚴峻考驗。專家認為,中國經濟放緩不僅僅是經濟原因,更深層來看政治體制才是阻礙經濟發展的實質。

據微信公眾號「政商內參」報導,當前,中國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內外環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中國經濟正面臨超級大變臉。但經濟變臉後能否真正改變經濟放緩的現狀,還要看政治體制的變化。以下內容節選自該公眾號的文章<2016年中国经济正面临9个超级大变脸>。

變臉一:「超高速增長時代」結束

在過去30多年中,中國經濟總體是呈週期性波動。在週期性波動中,一般說經濟下滑到底部後還會反彈到原來的高度,但從最近5年的數據顯示,發現在一路下滑。

中國經濟在2010年第一季度GDP增速達到了一個階段性峰值:12.1%;此後開始下行,一直下滑到2014年的7.4%,2015年第一二季度,進一步下降到7.0%。也就是說,中國經濟持續下滑了5年時間,GDP增速下降幅度約40%。

從宏觀經濟來看,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都是總量放緩的過程。也就是說,高速增長的時代結束了。

導致中國經濟放緩有諸多原因。從供給方面看,之所以增長放緩,是因為全要素生產率增速正在放緩,而隨著勞動力增長的放緩,要想GDP保持近兩位數的增長,全要素生產率必須實現增長。從需求方面看,由於家庭收入占GDP比重較低,這就要求中國必須在交通基礎設施以及住房方面保持異常高的投資率,才能推動經濟的快速增長,然而這兩個領域快速增長的時期已經終結,從而拖累了經濟的增長。

變臉二:「三駕馬車」後遺症

長期以來,很多人根據宏觀經濟學特別是凱恩斯理論的基本原理,將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作為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

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長李佐軍認為,過去把視野局限在需求邊短期動力——「三駕馬車」上,外需不行了,就擴大內需,投資不行了,就擴大消費,結果是過度依賴貨幣政策、金融政策、財稅政策、投資政策等來拉動經濟增長,雖然帶來了短期立竿見影的增長,但也帶來了很大的副作用和後遺症,造成了高房價、高負債、高產能過剩等經濟風險。

變臉三:移動互聯網顛覆傳統領域

在傳統的商業觀裡,傳統企業壟斷著地域優勢,就壟斷著產業鏈上的供應商,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這種地域優勢將越來越弱化,隨著智能手機出貨量的倍增,移動端購物將成為主流,手機就像一個入口,通過這個入口用戶不用花費高額的外出成本和時間,就可以完成購物需求。

隨著信息科技的快速發展,中國社會的消費人群年齡正在發生轉變,在過去的20年裡,中國的消費人群年齡主要是50後,60後,70後,現在80後,90後,00後的消費需求正在成主流。移動互聯網不僅對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影響,也對幾乎所有行業特別是傳統行業帶來了巨大衝擊。

變臉四:「高成本時代」悄然到來

近年來,中國宏觀經濟的速度在放緩,高速增長變為中速增長。原來「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優勢,現已不復存在。

目前中國經濟已進入「高成本時代」。勞動力成本已經翻倍,企業的社會成本也在提高,廉價原材料、能源幾乎消耗殆盡,企業的環境成本提高,土地已成稀缺資源。

中國未來經濟放緩不僅僅是經濟原因

在中國經濟放緩的嚴峻情況下,中國官方智庫和體制內學者開出的各種藥方都沒有涉及到政治層面。因此,自由亞洲電台援引美國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說法,中國整個制度中缺乏信譽度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實質。

夏明認為,整個經濟的發展和資本的所有人最需要的是對未來的可靠預期,需要從國家領導層和政府那裏得到一個制度性的保障或承諾,從而在經營決策中規避或減少風險。中國的體制中目前缺乏這種機制,而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一不確定性是政治體製造成的。

責任編輯:楊沐春

相關新聞
臺商在大陸經營挑戰嚴峻 轉增印度投資
吳敬璉提改革四大阻力 蘇聯式意識形態居首
專家預測巴西GDP可能衰退4%
外銀:出口弱 台GDP保二有難度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