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配戀人速分手?擇偶軟件改變今日婚戀

張小清

人氣 1236

【大紀元2016年02月18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小清編譯報導)【按語】情人節當天,哥倫比亞大學講師斯凱‧C‧克利里(Skye C. Cleary)在「對話」(The Conversation)網站刊文,從哲學視角反思當下十分流行的擇偶軟件给婚戀關係帶來的改變。

據統計,美國成年人有10%以上使用擇偶網站或手機應用,這一比例在尋偶單身人士中則為40%。時間推回100多年,19世紀末期的人會如何看待技術與浪漫的獨特結合呢?

關於愛情,19世紀後期的德國哲學家尼采有很多言論。尼采認為社會正走向虛無主義,意即一個沒有意義、道德和價值觀的世界,因此,浪漫的愛情很輕浮,友誼才是人際關係的強大基礎。

坊間一些擇偶軟件和應用,鼓勵用戶在屏幕滾動的剎那判斷出潛在的戀愛對象,從尼采的角度,可視為這個社會癡迷於短暫歡愉的表徵。

青年尼采(1861年)。(公共領域)

尼采也認為本能的判斷是某種誤導,因為他們「在理解起作用之前就宣布了他們的YES和NO」。此外,衝動之舉也是頹廢和享樂主義的表現,都堪稱「通向虛無主義的路標」。

這樣說來,當今網上擇偶的流行是否表明社會文化在迎合某種放縱?它是否會會傷及長期穩定的婚戀關係?就此,已有不少社會學研究,表明「劃屏」速配可能並不是找到理想伴侶的最佳方式。

由於提供了更多選擇的可能,這類軟件讓中年人更方便地獲得速配機會。問題在於這類婚戀關係的持久性如何。有些學者提出,從網上結緣的婚姻比其它婚姻稍為穩固;另一些研究的結論則截然相反。

無論如何,這類關係都要面對一個原點問題——至少從尼采的視角來看是這樣:由於用戶本能地對照片作出反應,他們是基於容貌和吸引力來選擇的。在最初的火花熄滅後,彼此的信任、建設性的溝通和共同活動才是關係持久的保障。

擇偶軟件用戶本能地對照片作出反應,他們是基於容貌和吸引力來選擇的。(Phil Campbell/Flickr)

易逝的激情

浪漫的激情會隨時間消逝。戀人們厭倦對方,習慣開始占上鋒,尼采將其比做用手指不斷撫摸雕刻會把它磨平。

相關研究對浪漫愛情能保持多久結論不同,但其基本觀點是一致的,即愛情不會永遠不變。

意大利科學家們發現,與愛情喜悅感相關的神經肽在戀情開始一年到兩年之後恢復到正常水平;另一群神經生物學家發現,皮質醇等激素在陷入熱戀一年至一年半後回落到原點。還有研究發現,戀愛28.8個月的戀人們不如戀愛了7.4個月的戀人們感情熾烈。

2009年,美國石溪大學學者在進行薈萃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排除戀愛初期的癡迷因素,長久的戀情是可能的。但事實上,美國有1/3的婚姻沒有走到銀婚。

早在這些社會學研究之前,尼采就已看到浪漫的激情會消逝。作為解決方案,他建議禁止兩人在熱戀的初期結婚。他也幻想給一對愛侶一副特殊眼鏡,使他們能夠看到對方20年後的樣子,以決定是否要與之白頭偕老。

異性吸引力無疑是浪漫愛情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尼采看來,意志堅強的人會將長久的共同語言作為選擇婚姻對象的主要標準。他認為比起外表,心智上的吸引力是婚姻關係的深厚而持久的基礎。

研究表明,溝通能力是婚姻持久至關重要的因素。《家庭心理學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2012年發表的研究提出,負面的溝通方式是導致離婚的元凶之一。另一項2010年的研究發現,剛結婚不久就批評對方、大吵大鬧的夫妻,離婚的機率較高。

「超人關係」

擇偶程序或應用並不鼓勵發展友誼,用戶基於精心編輯過的信息快速做出Yes或No的判斷。尼采曾警示世人,以經過高度設計的方式展示自己,可能讓我們成為自己演技的受害者——為了維持幻象,我們不得不戴著面具,真實的一面被犧牲掉了。(2002年一項研究發現,在網上展示「真我」的少數人可得到更持久的友誼。)

如果戀人能成為好友,他們的關係會更健康。「益友」會超越自我,支持和鼓勵對方,共同實現目標並成為更好的人——用尼采的話說,成為超人(Übermensch)是人類可達成的理想目標。為達到這種理想的關係,彼此的信任、尊重和友誼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

責任編輯:茉莉

相關新聞
約會網站找真愛 英研究教撇步
在日本約會 男人付帳還是AA制?
男女約會誰付錢 聽聽他們怎麼說
首次約會那些食物不要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