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2月21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報導)近年來,中國一些金融機構淪為大股東融資平台,部分機構在資本市場翻雲覆雨,頻頻發動股權爭奪戰,挑戰投資原則,迫使監管層斷然採取措施。
12月19日,財新傳媒總編輯胡舒立在《財新週刊》以「防止銀保淪為家族提款機」為題發表文章指出,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不能也不應由私人家族完全控制。如果股權過度集中,治理結構扭曲,監管難以到位,則極易淪為私人控制的「提款機」。
胡舒立說,大股東最初的資金來源往往是銀行或信託貸款,實現控制後更容易通過關聯交易套取資金用以增資,以圖在表面上達到監管要求,做實控制權。這使得實際資本更加空虛,並形成惡性循環。這等於把風險扔給了央行,其實是由全社會來承擔,代價高昂。
胡舒立還說,民營資本進入金融業當保持多元股東格局,董事會制定發展戰略,董事會應以金融機構自身的長遠發展為目的,對經營管理層充分授權和監督,防止發生內部人控制侵害中小股東和公司利益的行為。監管層必須盯準公司良治的這些關鍵點,確保金融機構成為資源配置的有效工具。金融風險所在,便是完善監管當務之急。
財新網12月12日報導,幾家激進保險公司實際控制人往往以串聯採取一致行動、委託關聯人代持等方式,分步實現控股;而其入股和增資的資本金,大量是向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拆借而來,完成注資程序後,進行股權質押再歸還借款,巨額資金僅僅過了一道帳而已,保險公司增資成了典型的紙面富貴。
例如寶能系多次買入萬科股票,持股占萬科股份比例達25.40%,成為萬科第一大股東。而「寶能系」注入資金是通過大量的循環股權質押,在不同金融市場加槓桿進行融資而來的,而原始資金來自浙商銀行安排的銀行理財資金。
《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規定,符合一定條件的保險公司單一股東出資或者持股比例可以超過20%,但不得超過51%。然而,前海人壽不僅51%的股權由「寶能系」實際控制人姚振華通過鉅盛華持有,剩餘49%的股權也與「寶能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關聯方)。
針對某些保險公司的家族控制、虛假出資等問題,中共證監會主席劉士余12月3日在一次大會上講:「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槓桿收購,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人性和商業道德的倒退和淪喪,根本不是金融創新。」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也在多個場合提及「保險姓保」的根本性原則,指出保險要注重保障功能,決不能讓公司成為大股東的融資平台和提款機。
12月7日,大陸財新網的文章說,新一輪金融整頓風暴從3日開始。#
責任編輯:高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