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2月19日訊】(大紀元記者陳潔雲編譯報導)近期,假新聞對大選的影響在美國成為熱議話題。據,很多年輕的閱聽眾都不會判別網絡信息的可靠性,比如,他們通常看不出廣告和新聞報導之間的差別,也分辨不出消息來源的真偽。
「許多人認為,因為年輕人使用社交媒體很熟練,他們對從那裡得到的信息也同樣敏感。」斯坦福大學教育研究所教授、研究的第一作者薩姆‧懷恩伯格(Sam Wineburg)說,「我們的研究則顯示,真實情況正相反。」
據,撰寫研究報告的是懷恩伯格創立的斯坦福大學歷史教育小組(SHEG)。在羅伯特‧麥考密克基金會資助下,小組從2015年1月著手這項研究。此前,對學生如何評估網絡信息,以及如何教授他們評估新聞來源所必需的技能,都少有探究。
判別信息真偽是素養
作者們擔心,眼下圍繞公眾議題的假信息傳佈如此容易,會威脅到美國的民主。作者之一的SHEG主任布雷克斯通(Joel Breakstone)設計了教學生判斷信息原始來源的社會研究課程,教義迄今被下載350萬次,並被幾個學區使用。
新的研究報告論及新聞素養,以及學生評判網絡信息真偽的能力,這些信息包括Facebook和Twitter帖子、新聞網站上的讀者留言、博客文章和照片等等,是公眾輿論賴以形成的源頭。要點在於,學生應有能力找到消息的作者,並判斷來源是否可信。
學生缺乏準備令人吃驚
研究人員讓教師、大學研究員、圖書館員和新聞專家利用專業知識設計了15道適合年輕人的測試題——初中、高中和大學各5題。研究者寫道:「在每一層次,我們都為學生的缺乏準備而吃驚。」
i1. 作者身份和贊助內容
初中生被測試的是判斷推文或文章可信度的基本技能。其中一題,請學生解釋為甚麼他們不能相信由銀行資助、銀行高管寫的財務規劃文章的內容。研究者發現,很多學生都未將作者身份及贊助者作為不足採信的原因。
另一題讓中學生看網絡雜誌Slate的主頁,識別哪些是新聞哪些是廣告(後者一般帶優惠代碼)。學生能夠很容易地從新聞故事中識別出具有優惠券代碼的傳統廣告。
這算是很容易了。結果受調的203名學生中有八成以上將帶有「贊助內容」標籤的廣告文章當成了真實的新聞報導。
2. 熟悉社交媒體的通例
對高中生的測試中,有一項是看學生是否熟悉社交媒體的重要通例,包括表示賬戶已被Twitter和Facebook驗證為合法的藍色對勾。
學生被要求評估宣佈唐納德‧川普為總統候選人的兩個Facebook帖子。一個來自經過驗證的福克斯新聞(Fox News)帳戶,另一個來自看起來很像福克斯新聞的帳戶。
結果,只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要看藍色對勾。有三成學生認為假賬戶更值得信賴,判斷依據是一些關鍵的設計元素。表明學生們更關注社交媒體的內容,對信息來源及其真假缺少概念。
3. 谷歌搜索涉複雜判斷
大學生被要求判斷他們從谷歌搜索中獲得信息的真偽,因為互聯網的開放性往往讓人搜得相互矛盾的結果,真相與謊言混在一起。
其中一項任務,大學生須判定首倡節育的瑪格麗特.桑格(Margaret Sanger)是否支持由政府出資的安樂死。谷歌搜索出的數十個網站給出的信息大相逕庭。
研究人員說:「和政治有關的主題,要理解搜索結果更具挑戰性。有電腦素養的學生應有知識和技能在魚龍混雜的結果中找到準確可靠的信息。」
另一題則要求大學生評估網站的可信度。研究人員發現,文章產量高的網站、鏈接到有信譽新聞機構的網站,以及有精緻的「關於我們」(About)頁面的網站,更容易讓學生相信其真實性而不會產生太大懷疑。
學生提高資訊素養迫在眉睫
學者們評估的數據來自12個州的7,804名參與的學生。懷恩伯格下一步的計劃是幫助老師們用這些測試來追蹤學生的真偽判斷力、依此調整教學。他也設想對教師進行培訓,與他們攜手對年輕人展開相關教育。據悉,在當地高中的試點課程已開始。
研究人員也將製作專題片,以強調「資訊素養」與「公民知情」這二者間的密切聯繫。
責任編輯: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