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2月02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泓博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操縱案頻發,且涉及面廣,手法多,最主要是一些利益集團,利用內幕消息與操作套取利益。
金融市場操縱四種手法
財新網12月1日消息,近年來,中國一些機構或個人運用非正常手段改變金融市場價格,非法謀利的市場操縱案頻發。這些案件與傳統市場操縱手法有關聯,但又體現出多種違法行為交織混雜現象,呈現出多種模式。總體看有四種:
「先建倉、再薦股、後賣出」,就是薦股人利用其專業頭銜在台前薦股,背後操縱以謀取個人的利益,這些人在業界被稱為股市「黑嘴」。
還有就是詐騙團伙利用QQ群吸納會員再向會員薦股。詐騙團伙的薦股多為其建倉後要出手的股票,待會員大批買入就賣出。
此外,還有一些機構投資者與股東以市值管理為名坐莊炒股。為快速牟取暴利,部分機構與上市公司簽訂市值管理協議,實為惡意坐莊。一般先與上市公司達成協議,事先確定好大致的股價目標,然後由上市公司出台相應的利空和利好消息,從而達到低吸高拋的目的,最終實現收益共享。
再有就是上市公司高管或實際控制人為高價減持或緩解資金緊張局面,以市值管理為名,與私募合謀操縱股價。一般是在限售股解禁前幾個月,與私募機構簽署「市值管理協議」,由私募機構籌集資金並利用多個自然人帳戶逐步建倉,然後上市公司發布利空消息,打壓股價,配合低價建倉。隨後上市公司再發布利好消息如高送轉、收購等,配合抬高股價,而後高管及關聯人通過大宗交易減持,有的甚至附之以「財經公關服務協議」,通過媒體宣傳,配合二級市場操作。這種「內外合謀、控制披露、媒體推薦」的手法,名為「市值管理」,實為市場操縱。
金融市場操縱案呈上升態勢
近年來,中國金融市場操縱案日益增多。2011年證監會查結市場操縱案件9起,2014年19起,2015年攀升至71起。2016年上半年,證監會新立案市場操縱案件52起,比2015年同期增長68%。
今年以來已有26宗操縱市場案件被證監會行政處罰,占同期行政處罰案件的近兩成。
近期,證監會成功查處一起利用「滬港通」交易機制跨境實施操縱市場的典型案件,其中,唐某博等人利用在香港和內地開立的證券帳戶,內外配合,通過製造人為的交易價格和交易量,誤導其他投資者參與交易,實施跨境操縱,非法獲利近3億元。
此外,證監會宣布對6宗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其中有3宗是操縱市場案。自然人任良成為完成大宗交易買入股票在二級市場的順利出貨操縱股價,被罰沒近3億元。
金融市場操縱案四個特點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國內金融市場操縱案具有四個特點:
新領域、新類型案件多。除涉及滬深交易所市場操縱違法行為以外,還涉及新三板、國債期貨、商品期貨和債券市場操縱等違法行為,隨著網際網絡的發展,傳統操縱類型亦有利用新技術、新業務實施操縱的變化趨勢。
操縱手法多樣化。操縱市場的違法人員採用虛假申報、尾市拉抬、連續買賣、自買自賣等多種違法手段進行市場操縱。
違法主體恣意妄為,屢教不改。個別違法主體曾多次被稽查部門查處或被交易所採取自律監管措施,違法違規主觀惡性強。
個別當事人企圖通過更換帳戶、跨區域開設銀行證券帳戶、境外下單等方式逃避調查,更有甚者借道信託、資管及其它創新業務隱匿自身違法行為。
去年大陸股災被指是江派的「經濟政變」
2015年6、7月,大陸發生股災。6月15日,A股開始大跌,當天收盤滬指跌2%,創業板指暴跌5.22%。6月15日到7月8日,滬指暴跌32%,市值蒸發20多萬億。6月15日後一個月里,上證指數下跌26.6%,其間最深跌幅達34.86%。A股總市值一個月蒸發掉20萬億元。股市跌宕起伏的背後就是有人利用前述方法操控股市。
接近中共財經高層的知情人士向大紀元透露,據說各大江派企業都集體做空A股,劉雲山之子、中信證信的劉樂飛等人均是幕後操盤手。
消息透露,去年股災當局救市過程中,投入巨資成為「救市主力」的中共證監會和中國最大的券商中信證券,聯手做空股市,被稱為「內鬼事件」。高層已將本輪股災和金融界「內鬼事件」 定性為「經濟政變」。
據悉,劉樂飛和其掌控宣傳口的父親劉雲山在股市中聯手,利用內幕消息與操作套取利益,而且早有前科。#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