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中有很多概念可以用來表達發送者努力想表現出的「最好的一面」:裝腔作勢、愛現、說大話、自吹自擂、亮麗登場、灌迷湯等等。技巧為數眾多,而且相當個人化。不管怎樣,發送者會面臨一個問題:公開強調自己的優點,過度地「言過其實」,都很容易被識破,並且產生反效果。此外,用這種方式很少會有「不離題」的。
所以他必須毫不引人注目地穿插事實內容(訊息的第一個面向)。「難以理解的話語」有項技巧將在第二部II—2詳加說明。難理解的論述有助於自己的聲望:「我什麼也沒聽懂,但他一定是個很聰明的人!」卻對接收者的理解沒有幫助。另外一個。這裡指的是,有關自己的部分完全是順帶提起,而且極有可能沒有很大的意圖去表示要製造什麼印象。
就像當某人說:「我很同意你的看法,我們當初在曼谷蓋房子時也遇到完全相同的困難。」或是:「您提到的,跟我的朋友愛因斯坦也常在說的很相近。老實說,我對這件事有點不同的看法。」或者:「別太把智商當一回事,我的智商號稱一三一,但我常常十分愚鈍。」看起來像是針對事實發表意見,主要消息卻著重於自我宣稱:「看看這裡,我是誰,我有什麼,我會什麼!」這一類給人深刻印象的消息不僅常見於社交場合,也常使用在針對事務與工作的會談裡,以誇耀自己的高人一等與能力。還有一個常見技巧就是尋找「地主優勢」:把談話轉移到某觀點,讓大家像在談家常便飯一樣談論許多失敗經驗。話局常常會產生地主優勢的爭執。
自我提升的努力可以從內容及形式上看出來。發送者樂意講他生活中的意外事件,從中可以間接看出他是怎樣的人。大多數時候他想藉此建立良好形象,讓人印象深刻的消息就在內容當中。當發送者使用某種語言點出自己鶴立雞群,消息就在形式當中。不使用「在」某地而使用「逗留」某處,不使用「說」而是用「表達」,形式就比較雅致。「我們大部分都到外面吃晚飯」沒有像「我們晚上習慣外出用膳」那麼好。「運用某樣東西」也比「有某樣東西」好一點。
在此不列舉更多這類技巧。透過自我觀察,每個人都可以識破自己的技巧。讓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大多數也和接收者有關:談自己家裡的游泳池就能讓一個人產生深刻印象,對另一個人可能要用漸進式觀點,對第三個人要用學識,對第四個可能要用黃色笑話,對第五個則必須使用貶低某一特定個人(或團體)的方式。
摘自 《談話聖經》 商周出版社 圖文提供
責任編輯:顏靜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