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1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楊一帆綜合報導)近日,大陸官方稱對北京、上海等12個大中城市水產品市場進行專項檢查,水產品違禁藥物是檢查重點之一。日前北京活魚下架被指是逃避檢查。專家揭密水產品被加入禁藥風險最大的環節,以及相關細節。
據財新網11月26日報導,11月24日,大陸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官網發布通知,稱總局將於近期對北京、瀋陽、石家莊、濟南、上海、杭州、南京、武漢、成都、西安、廣州、福州等12個大中城市進行專項檢查。
檢查對像包括經營鮮活水產品的集中交易市場、銷售企業和餐飲服務單位,比例按照餐館40%、集中交易市場40%、超市20%進行分配。
檢查內容包括重點水產品質量安全及其在經營環節違規使用違禁藥物情況。主要針對大菱鲆(多寶魚)、烏鱧(黑魚)、鱖魚和明蝦等4種鮮活水產品及其運輸和銷售過程中的養殖用水進行抽樣,對其中硝基夫喃類藥物、孔雀石綠、氯黴素等違禁藥物殘留情況進行檢驗。
氯黴素是一種廣譜抗生素,有嚴重的毒副作用,能夠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硝基夫喃類藥物對人體有致癌、致畸、致突變的毒理作用,其代謝物會與蛋白結合長期保留在體內;孔雀石綠一經使用終身殘留,具有高毒素和致畸、致突變、致癌作用。
中國水產學會專家孫建富告訴財新記者,水產行業涉及的違禁藥物多達幾十種,像孔雀石綠等直接投入水中,夫喃類和氯黴素等可以拌在飼料裡口服。這些藥物都會殘留在魚肉中,最終被人體攝入。
報導稱,有專家表示,鮮活水產品的養殖、運輸、銷售階段,均有添加違禁藥物的可能,但目前禁藥風險最大的是鮮活水產品的運輸、銷售階段。
北京漁經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蔣火金對財新記者表示,商家存在違法使用抗生素甚至違禁藥物來保持魚蝦成活率的問題,「只要消費者喜歡購買鮮活水產品,在運輸、銷售過程中,就有可能存在使用藥物的可能性。」
「禁藥殘留的問題,我想最可能在運輸銷售環節,」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品藥品學院教授張家國表示。
淡水魚運輸過程中,尤其是溫度較低時,容易患水霉病,供應商可能就會用防止水霉之類的藥,其它的環節都不大可能。
民眾「食得膽顫心驚!食得無滋無味!」
網民跟帖表示: 原來北京活魚下架,是逃避檢查,北京活魚估計長期以來都是吃藥魚;不用檢查,群眾都明白吃了啥魚;用禁藥比水體污染更嚴重;中國人為了錢不擇手段 ,食品安全隱患已經到了天人共憤的程度了。
11月25日,博主蔡慎坤發表題為《鮮活水產品為何從超市下架?》博文稱,上述檢查的消息傳出之前,有媒體報導,京城大小超市活魚紛紛下架,這意味著鮮活水產品經營者很清楚鮮活水產品是經不起任何檢查的。
博文稱,鮮活水產品的安全問題越來越普遍, 今天市場上的鮮活水產品幾乎沒有可以讓人放心食用的。早幾年,衛生部細菌耐藥監測網負責人、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教授肖永紅曾透露: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21萬噸,除3萬噸出口外,至少有一半都用於動物水產養殖。
一名肉類加工企業的老闆曾透露,魚類養殖的密度通常超過自然環境幾十倍,愈是貴重的淡水水產品,抗生素含量愈高。業內人士估計,內地超過九成的淡水養殖水域和近海養殖水域都被污染,其中以抗生素的污染最為嚴重。
文章稱,激素、農藥、添加劑、防腐劑、膨大劑、色素等等都被用在「食品」中。商家賣往超市的饅頭自己不吃,養蝦養魚的自己不吃,養豬養牛的自己不吃,產奶的不喝自產的奶,種菜的不吃自種的菜……
中國食品危機幾乎涵蓋了所有產品,「民以食為天」這句喊了幾千年的老話,在今天被中國人徹底顛覆了,儘管民還是以食為天,可是食得膽戰心驚!食得無滋無味!
責任編輯: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