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11月10日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與未來台美關係的可能變化,學者葛里芬指出,「總統當選人」川普的談話比「候選人」川普過去講的來得重要,各界可關注未來川普內閣人事的發展。
華府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在美大選隔天舉行「美國新總統的策略模糊」研討會,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未來如何處理複雜的兩岸事務,是研討會的熱門話題。
外交政策執行計畫(FPI)執行理事葛里芬(Christopher Griffin)指出,各界須瞭解競選與執政的分別。例如在2000年與2001年,小布什總統還是候選人時,他的談話媒體不見得有興趣,但就職後媒體便嚴肅以對。「總統當選人」川普的談話比「候選人」川普過去講的來得重要。
葛里芬說,川普在(台灣議題)沒講多少,這顯示他對此未有特別看法,未來1個月可關注他會任用哪些閣員及這些未來官員的背景。
葛里芬分析,美國政府的「策略性模糊」是處理與他國安全關係的一種特別手段,在既不要拋棄對方,也不要深陷對方問題之間取得平衡。這項附帶性政策,可讓行政部門與國會在跟進「台灣關係法」上互動。
他也認為,台灣關係法沒有一定得修正的必要,但討論台灣關係法,對美國新政府瞭解台美關係有一定的幫助。
至於美國新政府是否該出售台灣早已提出、但奧巴馬政府未有回應的裝備?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資深研究員科爾比(Elbridge Colby)認為,美國對台軍售必須設定目標,而不是好看的項目或相關服務而已,很難說F-16戰機在中方占空優情勢下,能順利升空並生存。
他認為,台方沒有能力在中方主導的空域中攻擊,但美軍可以。台灣應擁有更多持久性與可控制局勢的裝備,例如防空、反艦、防地面侵入等擴大戰況的能力,無須在其他方面撒錢。 (轉自中央社)